第三百一十八章 落子长安,曹彰降汉!

第三百一十八章 落子长安,曹彰降汉! (第2/3页)

孙权曾说:魏延竖牧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

想他的名声之差。

古往今来,武将战功卓著而又恶名远扬的下场一般都不好,魏延当然也不例外。

魏延不听从杨仪断后的命令还可以理解为赌气,但是他千不该万不该在大军都随杨仪徐徐退却后,魏延大怒日夜兼程,赶在杨仪大军前面,所走过的地方都烧绝阁道,并率军出击杨仪大军,这就酿成大错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了。

杨仪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刘禅说对方谋反,刘禅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到底是谁想造反,董蒋二人都担保杨仪怀疑魏延,所以魏延就非死不可了。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魏延以勇略任,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所以魏延的下场和诸葛亮没有关系,是自己咎由自取!

而且他应该感谢诸葛亮一直对他的照顾和宽容,人人都说魏延坏话讨厌他的时候,是诸葛亮一直重用他,让他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赐爵封侯,走上了人生巅峰!

然而可惜的是诸葛亮对他的宽容,没有让他变得谦虚谨慎,反而更加居功自傲、狂妄不堪!自作孽不可活!

刘禅便希望他的这一番话,对魏延有效果。

“殿下之意,末将知晓了。”

魏延面色灰败,虽是站起身来,但脚步颤颤巍巍的,看起来有些失意。

“末将自今日起,不再提由子午道偷袭之事。”

刘禅摇头,说道:“我看将军还是没懂,由子午道可偷袭长安,难道其他人都不知道?唯独将军知道?还是将军以为,其他人都是傻子,唯独将军是聪明人?”

一连串的问题,又把魏延给问住了。

“为官者,为将者,切莫有傲慢之心。汉寿亭侯功勋卓著,且还敬重有才学之人,将军功勋,比之汉寿亭侯如何?”

魏延有小关公的称号,平素里面,也一直以关羽为目标。

此番被刘禅一问,他哪里敢跟自己的偶像比拟,连忙说道:“末将比之汉寿亭侯,犹如萤火之光比之皓月,不值一提。”

“汉寿亭侯尚且有谦卑之时,汝便更需要自省了,回去多读读书,修身养性,莫要冲动,无形之中便得罪了人,日后我欲重用伱,然你与军中士卒、朝中大臣皆不和,我焉敢用你?”

魏延知晓此乃自家殿下的谆谆教导,一时间心中感佩非常。

“末将这便去温书,那江东吕蒙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末将不比那吕蒙差,自然也可以让殿下刮目相看!”

“好!”

刘禅重重拍了拍魏延的肩膀,笑着说道:“那到时,我便看看将军的变化了。”

魏延重重点头,说道:“既然不攻子午道,那还请殿下暂且休息,明日启程前往南郑,检阅汉中诸事宜。”

刘禅摇头,说道:“此时天色尚未晚,不妨入子午道,看看具体情况。”

入子午道看看具体情况?

魏延愣住了。

“殿下不是说不由子午道攻长安了吗?”

刘禅似笑非笑的看向魏延,说道:“我何时说过不攻?只是现在还未到时候而已。”

闻言,魏延面露激动之色。

“我这便带殿下前去看看。”

说着,他便领着刘禅入了龙亭小寨,在营寨后门骑上战马,朝子午道而去。

一行人往里十里地,便彻底进入子午道了。

子午谷内山路险峻崎岖,崇山峻岭如墙般横亘在前,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自然屏障。曲折蜿蜒的山路,岩石峭壁挺拔,往里的每一步都似乎是对生命的考验。

路途中的坡道陡峭,鹅卵石铺满地面,脚下的石子不时滑动,令人不禁提心吊胆。山路两侧则是深不见底的峡谷,恍若万丈深渊,一触即发。

山风呼啸而过,让人感到阵阵凛冽的寒意。

巨大的岩石,有的光洁如镜,有的却充满了尖锐的棱角,挡住前行的路途。

便是刘禅看了,都不禁倒吸一口冷气。

“此地险阻,怕是魏军见了,都难相信汉军会从此地出兵,攻伐长安。”

就如同汉军不知道邓艾会走阴平小道入蜀一般。

“便是此地山路难走,末将才觉得偷袭长安是有可能的。”

魏军觉得的不可能,恰恰就是他汉军最大的机会。

“殿下请。”

魏延还要再往里面去。

刘禅抬头看了看天色,摇头说道:

“天色已晚,不必往里走了。”

山路弯曲多变,时而陡峭,时而平缓,一路上充满了未知的挑战。突然出现的山崖或是滑坡,让人措手不及,需要在危机中迅速应对。

未有向导,怕是行军过程中,便有不少士卒损耗其中了。

一行人回到龙亭营寨,天色便彻底阴沉下去了,月牙高悬,只播撒了些许月光,天地间都被纯粹的黑给笼罩住了,只剩营寨的灯火,在黑暗中摇曳,闪烁着。

“殿下看了子午道,可觉得能功成?”

“或有可能,但绝不是在今日。”

不在今日?

那在何时?

魏延赶忙问道:“不知殿下要准备几年,才准备发兵攻魏?”

“至少三年。”

甚至不止三年。

三年?

魏延在心中盘算着。

好像时间也不是特别久。

“那这三年时间,末将便好好治理汉中,为殿下北伐逆魏积蓄粮草,训练兵将!”

“将军有此志,值得夸赞,但眼下有一件事倒是需要将军派人去接应一番。”

接应?

“殿下有事情,直接吩咐便是了。”

“子午道险阻,将军不妨派三百人前去探探路,看三百人要走几日,顺便,在关中,将一个人接到汉中来。”

接一个人?

是何人,让殿下如此上心?

“不知殿下要接应的人,是何方神圣?”

刘禅微微一笑,说道:“此人方才你我提到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