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源:
第九百二十二章 清理“吃空饷” (第2/3页)
普通干部都鼓掌叫好,认为这件事太及时了,太提气了,能极大地遏制腐败的风气,还能让大家得实惠。
其实,好处都是让领导占了,普通干部就只有干活的份儿,车他又坐不了,还跟着担骂名,对他有什么好?
群众更是大加拥护。
省发改委、财政厅听说这件事后,高度重视。
立即下派联合工作组调研。
调研结束后,得出结论,这是改革三公经费,打造公正透明廉洁型政府的重要举措。
省发改委撰写简报,报送国家发改委,同样引起了重视。
当然,国家发改委没有立刻表态,而是需要观察一段时间,看看实效究竟怎么样。
梁江涛丝毫没时间管这些,因为这些只是他诸多举措中的一个,他现在在疯狂“弹钢琴”,全心全意跟官本位思想作斗争。
这不得不提到他的第二个重大举措,清理吃空饷。
跟公车改革比,这个遇到的阻碍丝毫不小。
“吃空饷”起源于古代军队,指通过虚报人数的方式从军队中冒领“饷银”,又叫“喝兵血”。
改革开放以来,这种风气蔓延到机关事业单位,甚至蔚然成风。
多数是一些关系背景深厚的人,比如领导家属、官宦子弟。
以病假、读书等为由,不去上班,工资照领。
这种行为影响很坏,首先,污染单位内部的风气。
俗话说不患寡而患不均。
有人堂而皇之地不上班,干领钱,其他人怎么想?
当然,大部分人由于人微言轻,没办法,敢怒不敢言,但都就会消极怠工。
会想:有人不上班都行,我好歹都来了,就算摸鱼,也比他强得多吧?
不平衡心理会让工作效率进而积极性大幅度降低,大大损害单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其次,“吃空饷”不仅影响相关单位部门形象,更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县城都是熟人社会,抬头不见低头见,你做什么一清二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