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偶遇李福,指点一二

第六百二十二章 偶遇李福,指点一二 (第3/3页)

,你真的这么看好他?还出口?

秦锋有这个信心,历史上,李福就是这么干的,成功出口到了美国、意大利等等32个国家。

此时,听到秦锋的话,李福更是兴奋:“嗯,多谢秦总鼓励,我一定行的,不过……我们能不能从太平洋集团采购摩托车发动机?”

摩托车上,最难的就是发动机!目前,国内已经有了完整的摩托车产业链,哪怕一个手工作坊,买散件都能攒摩托车,但是,摩托车发动机这东西,还是垄断在几个龙头老大手里。

秦锋摇头:“不行,我们不生产踏板摩托车发动机,这个还是得你们自己研发。找一台本田的发动机来仿制就可以了。”

天夏摩托车都是立式气缸发动机,也就是气缸是竖着的,这也是大排量发动机的首选,有更大的迎风面积,方便散热,但是踏板摩托车不行,因为发动机被包裹在里面,所以,只能是卧式发动机,气缸是横着的,躺着的,这样才能有迎面气流。

发动机不一样,变速器也不一样,天夏摩托车的变速箱大部分都是五档的,有的带倒挡,有的还有高低速,但是踏板摩托车一般都没有档位踏板,就靠皮带CVT传动。

这就意味着需要重新研发。

李福的眼珠子转了转:“那我们交给亚洲汽车研发中心来搞,可以吗?我们支付研发经费。”

“这个嘛……可能研发经费有些贵。”

“我们不怕。”

“好,那就交给咱们吧。”秦锋点头。

“秦总,等我们造好了摩托车,再怎么向汽车领域进军?”李福继续问道。

摩托车只是个桥梁,他最后还是要造汽车的!

“等你们在这个行业站稳了脚,有了实力,同时,国内可能某些车企经营不善倒闭,你们就可以出资收购了,你们也可以瞄准国际上的汽车厂,也有倒闭的,收购了他们,你们甚至可以用合资的身份进军国内市场。”

李福两眼放光。

收购国际上的汽车厂!这个说法很有吸引力!

车子开到了太平洋集团总部。

“李老板,要不要上去坐坐?”

李福看了看气派的总部大楼,摇了摇头:“秦总,我知道您很忙,能在车上和您聊这些,已经很不错了,我就不进去打扰了,以后,我一定要造汽车!”

这句话是说给秦锋听的,更像是说给他自己听的,他一定要造车!

秦锋笑了笑:“好,加油,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的,我们东方的汽车,一定可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阿三,孟买,塔塔汽车公司。

塔塔集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但是,塔塔汽车的故事,是从本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的,1945年,二战刚刚结束,当时年仅26岁的卡斯图布-塔塔,怀揣着制造阿三汽车的理想,在孟买创办了塔塔汽车公司。

当时的阿三还是殖民地,工业基础薄弱,塔塔汽车在成立之后,开始只能制造摩托车和三轮车,直至1954年,塔塔汽车和戴姆勒-奔驰公司成立了合资企业,才正式进入了商用车领域。

他们在贾姆谢普尔成立了汽车制造工厂,开始生产挂着奔驰牌照的重卡。

贾姆谢普尔是恰尔肯德邦最大的城市,也是塔塔集团的发家地,塔塔钢铁之类的公司也都云集于此。

现在,卡斯图布-塔塔已经是个六七十岁的老人了,但是依旧干劲十足,他打算再执掌塔塔汽车几年,然后把位置让给他的儿子。

当然了,他的儿子梅赫塔布-塔塔成长得很快,现在已经在处理各种事务了。

塔塔集团是个家族式的企业,首任塔塔集团的一把手是贾姆谢特吉-塔塔,他一手开创了塔塔集团的事业,在1904年突然嗝屁,好在他还有两个儿子杜拉布和拉坦以及侄儿R-D-塔塔,可惜,两个儿子没干多少年,也嗝屁了。

两个儿子都没有儿子,于是,塔塔集团就落到了侄子的身上,侄子死了,就是侄子的儿子。

不仅仅是集团一把手,下面每个公司,几乎都是姓塔塔的人来掌握,而且,在董事会的监督下独立运行。

咚咚!

“进来!”卡斯图布正在悠闲地看着今天的报纸,没有抬头。

“父亲,您听说了吗?东方人的太平洋集团,建立了亚洲汽车研发中心,这分明就是不把我们塔塔汽车放在眼里!”梅赫塔布咬牙切齿地说道。

“东方人,有什么先进的汽车技术,太平洋集团就算是厉害,汽车生产还不到五年,而我们,已经快五十年了。”卡斯图布依旧很淡定:“他们就算是有了亚洲汽车研发中心,也不过是个笑话。”

“不是的,父亲,奔驰已经决定,用他们亚洲汽车研发中心的样车,作为下一代奔驰C!包括使用他们提出来的模块化平台理念!”

“什么?”卡斯图布脸色顿时一变:“奔驰用他们的设计?把奔驰的代表找来!”

“奔驰的代表在贾姆谢普尔,我们……”

“我们过去一趟!”卡斯图布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