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大力出奇迹 (第2/3页)
和老大哥搞僵之后,用的是缴获的老大哥的技术,再后来是引进的西方105线膛炮技术,现在还没吃透,所以根本涉及不到长径比这个研究领域,再加上缺乏计算机,有限元分析难做,这个领域更是空白。
“不过说实话,当初厂长提出,咱们要搞22毫米直径的弹芯,25的长径比,我整个人脑瓜子都是嗡嗡的,这不就是一根钢针吗?”
“这玩意儿能行?能打穿坦克厚厚的装甲?”
“现在看来,不服不行啊!还是厂长你的新思路厉害,我们这群老家伙,想象力都有点跟不上了!”
随后,听到霍委员的声音,一位技术人员感慨说道,而另外一位工作人员点了点头说道:
“确实,不过方向虽然正确,但是问题也是显著的。”
“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材料不过关,这个弹芯太细太长了,导致整体刚性和强度都不够”
话音刚落,就听到那边的年轻人喊道:
“找到了!厂长!委员!找到了!”
“你们快过来看看!”
伴随着这个声音,王烨和霍委员等人冲了过去,只见山脚下被年轻人们挖开了一大片的土,弹芯出现在了众人的视野中。
果不其然,整个弹芯的前半部分已经完全碎了,后半部分也发生了小幅度弯曲,进而导致泥土入射轨迹出现了大角度偏斜,而不是理论上的直线。
“呼!不管怎么说,今天的实验起码证明了我们的炮身和炮管没有问题。”
“顶住了这么高的膛压,没有发生炸膛,气密性也很好,没有发生漏气的情况导致泄压,还有我们的推进药,表现也非常良好,劲儿很大啊!”
“剩下的,无论是身管形变问题、涂层磨损问题、乃至是炮管的整体刚性和耐久性问题,都需要后续的大量测试。”
“还有这个弹芯,得想想办法。”
此时此刻,霍委员看起来丝毫没有气馁,拿起来一截带着螺纹的弹芯,笑呵呵的如此说道。
随后王烨从他手中接过那半根金属杆,点了点头说道:
“确实,接下来金属穿甲杆的材料问题研究,需要更紧迫的提上日程了,不过短时间内恐怕很难攻克,我们也不能一棵树上吊死。”
“还是按照老计划,进行弹体增药量测试,以及弹芯直径的放大测试,我们用成百上千次实验,摸索一个合适的配比出来。”
“让金属二厂,开始生产均质装甲靶子吧!”
按照最初的计划,这发炮弹的长度,不是现在的一米三二,而是惊人的一米四五,也就是理论计算中这根炮管可以承受的极限膛压装药量,但是为了确保安全,所以前期的时间不会搞的这么刺激。
另外王烨也清楚,现如今这门实验炮,能达到这个炮口初速度,和它的小直径弹芯、弹芯和三瓣式弹托整体较低的重量、以及大口径的装药量有关。
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的这门炮是真正的完全体,但是因为技术,它只是验证状态,而后续为了达到实战水平,受制于现如今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弹芯的直径肯定会是继续增加的,比如增加到28毫米或者32毫米,乃至是35毫米,都是有可能的。
而随着弹芯的重量增加,在保持25长径比的情况下,弹芯和弹托的重量就会越来越大,炮口初速度也会越来越低,降到1800、1700、甚至是1600、1500。
最后,通过两公里射程的尾速测试,以及实际打靶的效果,从诸多排列组合中,选出来一个最佳的方案,才能开始正儿八经的定型生产。
总归,无论如何,这也是目前王烨能想到的最佳方案了。
在整体技术不如人的情况下,只能另辟蹊径想办法,搞这种大力出奇迹的法子,本质上现在的西方国家搞的140口径坦克炮,也是这么一个思路,用更大的口径、装更多的药、打曾经的穿甲金属杆,那穿甲效果自然是要增加的。
而对于王烨来说。
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掌握一种对敌人坦克有致命威胁的武器!
事实上,现如今国内的主战坦克,比如59和69,装备的100毫米和105毫米的滑膛和线膛坦克炮,面对装备有125毫米大炮的t-72这样的对手,尤其是苏联自产带有复合装甲的版本,火力其实是不足的,也不具有任何优势。
部队就是因为清楚这一点,所以才从西方引进了105毫米的线膛炮,但是经过测试之后发现,这门炮的威力还是不够,最后经过魔改,增加了炮管长度,才堪堪能够对t-72产生理论上的威胁,而那时候,其实已经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还好没打起来,真打起来可就麻烦大了!
但是自从得知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爆发之后,王烨估摸实战很快就要来了,毕竟巴基斯坦装备有大量的59和69坦克,而印度则装备有不少的t-72坦克,到时候打起来肯定不容乐观,巴基斯坦肯定会过来求帮助的。
因为在第二次印巴冲突时,巴基斯坦就因为美国突然放弃武器支援,面对印度的装甲大军,因为缺少坦克差点打输了,最后没办法过来求助,于是部队直接把现役的59坦克调了过去,前前后后一千五百多台,依靠数量和火炮优势才扭转了战局。
“不过,其实还有一个问题。”
在王烨话音落下之后,霍委员迟疑了一下,然后才说道:
“咱们这门炮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