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集结 (第1/3页)
让我们将时间倒回一个多月。
1688年6月下旬,怀远岛军用码头,东岸海军战舰云集。其中最显眼的,是“解放者”号、“里程碑”号、“清道夫”号、“东岸人”号四艘三甲板战列舰。这几艘船都是沿着巴西、圭亚那近海航行过来的,最终在怀远岛海军基地落脚。
因为途中经历了暴风雨的缘故,这几艘船多多少少都有些损坏,因此都在怀远岛海军基地进行了修理,总计花费了三万多元,也是惊人。其实,这也是海军内部很多人指出这种超大型战舰性价比低的重要原因,吨位大、重心高、人员多,结构也很较容易损坏,因此维修费用非常高昂,且在遭遇暴风雨时也会比一般的船只更加危险,总之是一款有钱人才能玩得起的高级玩具。
因此,在造了六艘这种强大的战舰后,东岸海军已经不打算新建更多的三甲板战舰了,他们转而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了铁甲舰、线膛炮(发射的实心锥形弹)的研发、制造当中,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这款最新型的战舰被委托给了大鱼河海军造船厂研发。该厂技术实力雄厚,于数年前成立了专项课题组,抽调精兵强将在人迹罕至的海陵港海军基地正式进行铁甲舰和船用线膛炮的攻关。得益于国内大马力船用蒸汽机技术方面取得的突破,大鱼河厂与黑山工业公司紧密合作,成功地完成了船用动力系统“大力水手-1687型”的研制。此外,他们还与铁岭重工联合体的专家一起工作,确定了在船只哪些重点部分加装热轧薄钢板的问题,然后由此重新计算船只的重心和受力情况,对船型设计进行进一步优化——这部分需要自然科学研究院数学所的研究员们提供帮助。
总之,这是一个调动了二十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大会战”式的项目。以前东岸人对铁甲舰没有太多的需求,因此研发方面不甚积极,但现在随着欧陆各国疯狂投资海军,实力大幅度增长,东岸人也感觉到有必要投资建设一款新型的不同于以往任何款式的战舰,让华夏东岸共和国的海军再度领先群雄,征服万里波涛。
哦,对了,还有线膛炮的研制。说实话,这种武器的研发在东岸国内的呼声已经很久了,只不过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像这种在大炮内壁刻制膛线,然后发射实心金属锥形弹的想法,在陆军那里一点也不受欢迎。这种炮弹射程太近,又不会爆炸,在地上还不会跳动反弹,简直激不起陆军一丝丝投资的欲望。
与陆军相比,海军对这种新武器的兴趣还算比较大,觉得这可能是增加东岸舰炮威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因为其发射的锥形炮弹,在轰击敌方战舰侧舷船身的时候穿透性非常良好,很容易就能打出一个不大不小的弹孔,优势非常明显。而如果这个弹孔恰好又位于水线部分乃至水线下的话,那么敌方战舰的船舱会慢慢被涌入的海水淹没,不得不退出战斗修补甚至当场就沉没也未可知。
至于说这种火炮因为气密性较差而导致的射程太短的问题,在海上战斗中问题不大。毕竟战列线对轰的战斗,多发生在两三百米以内的近距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