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冷冻和麻醉 (第1/3页)
刘睿夹着公文包匆匆走进了北方化工厂的大门,门口站岗的几名内务部警察立刻起身立正。他是这座工厂技术部门的主管之一,也是这家大型企业不多的几个实权人物,作为穿越者、前中学生的刘睿已经在这家工厂工作了十多年了。
不过这十多年的生活就他自己看来,多少有些虚度。首先是在他们手里,产业化的化工产品很少,部分原因是此时国际上没有这种产品的市场,部分原因是他们缺乏专业的知识和设备。当然没有进行产业化不代表他们什么都没做,至少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他们已经搞出了相当多的产品。这些产品的保密级别都是绝密级的,其中任何一项秘密泄露出去都可能会在国际上掀起巨大的波澜。特别是在某项化学产品泄露、执委会特批处死了数名涉案的本时空研究人员后,现在就连这些实验室间进行的产品复原行动都已经被暂停了,因为执委会不想这些黑科技被欧洲人所掌握,那样对东岸来说绝对是巨大的灾难。
东岸没能力大规模生产,可不代表欧洲人也没这能力;同样,东岸没能力发扬光大的东西,不代表欧洲佬也没这个能力,这可不是能随随便便开玩笑的。
在国力弱小的时候,如果东岸祭出与自己实力不相称的黑科技,那么绝对是取死之道。尤其是那些从外表就能看出虚实的国防科技,如米尼弹等等,谁要是擅自装备部队那就更是可能担上严重的政治错误,其风险不可低估。
但是若是在自己所研究的知识领域内,偶尔出一些民用的实用小技术,那么就无伤大雅了。比如刘睿今天来到的这个车间就是,这个车间生产一种无论在医疗上还是其他方面都有很大用处的化学产品——乙醚。
乙醚这种东西怎么制造原本东岸人也不甚清楚,或者说他们只是隐隐约约知道一点大概。后来在自然科学研究院拨出的部分资金和人员的攻关下,这项技术于45年的时候终于获得了初步成功,然后自然科学研究院撤掉了部分研究人员,转而攻关其他科目,剩下的少量技术人员则开始完善该项技术的细节,同时研究如何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这种东西。
在又经历了三年时间的完善后,由自然科学研究院化学所的高级研究员刘睿领衔的课题组终于是提出了一项比较成熟的生产工艺。而且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在研究所内的微型实验线上试生产成功,如今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将这种生产工艺复制到规模更大、意外因素更多、更不好控制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线上,以使其能够量产乙醚这种东西。
说实话,乙醚的生产原理相当简单,无非就是乙醇在hzsm-5或浓硫酸做催化剂的情况下脱水生成,即两个乙醇分子加热脱水生成一个乙醚分子和一个水分子,此外还有少量的乙烯生成。不过这个反应过程说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