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筚路蓝缕(一) (第3/3页)
,这里还将修建一个超大型的旅客侯船室、码头管理处、医疗保健处、食水供应处等等。
最后,作为一个码头,其物资装卸及转运设备也不能不添置,这又是一大笔投资。比如用于短距离转运货物的平板轨道车(铁制车轮,重5.75吨)、大型蒸汽起重机、大船靠岸和离岸可能需要用到的蒸汽拖船、蒸汽供水船、蒸汽供煤船、消毒船、小型驱冰船(驱逐较薄的小型浮冰)等等。
总的来说,如果真按照最初的设计计划完工的话,那么兴南港这个港口就现代化程度而言,确实已经是东岸国内最先进的了。也许其就规模来说不算国内最大的(一期工程货物容纳能力2.5万吨,设计最大年货物吞吐量30万吨),但由于其使用了大量代表当今东岸最先进科技成就的新设备、新技术,其现代化程度和转运效率无疑是最高的,铁海联运、铁公联运,在这个码头管理和经营尚十分原始的17世纪,无疑是极为先进的理念。
但这个计划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耗资保守估计将在三百万元以上——一个极为惊人的数字。因此,高昂的建设费用就注定了兴南港必须降低规格,同时延长完工期限,以待南铁公司财政宽裕之后再行改建、扩建。于是,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担任南铁公司第一任总裁的莫茗大笔一挥,将兴南港的建设完工计划延长到了十年,且第一年的投资只有区区二十万元。
这不是他不愿意一劳永逸修建高标准的港口,而是南铁公司手头可用的资金实在不是很多。兴南港第一年投资二十万元,而阿劳坎港(纳塔莱斯)的投资也将达到接近三十万元的样子,两洋铁路两端的这两个港口一年就要花费五十万元的建设费用,这尼玛已经将公司账户里的117.7万元资金消耗了小一半,剩下的钱还要用到很多地方,怎么支应得过来哦!
难道公司才刚刚成立并着手投资,就又要出去化缘了吗?莫茗摇了摇头,决定先不考虑这个问题,他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养活本土即将塞过来的本年度新移民。这些新移民的数量大约在一千人以上,几乎全为明人男性,他们将在兴南港沿河地带定居下来,然后利用这里还算丰富的淡水资源和肥沃的河谷淤积地种植农作物、放养牲畜,以尽快将这里的农业搞起来,也省得所有物资都从本土购买,能少花费很大一笔钱呢。
而除了新移民外,还有一群特殊的人将在这几天内就抵达兴南港,那就是刚刚被裁撤下来的原陆军第101连240名官兵。这些人在军部和文官的博弈中被当做筹码牺牲掉了,不过按照双方妥协的方案,这些人甚至可以携带武器被整体编入南铁公司护路队中,用于保护南铁公司在开发过程中的利益不受损害——当然他们以后的工资和维持费用都将由南铁公司全额支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