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中央谷地(十七)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中央谷地(十七) (第2/3页)

当然此地的教育机构不仅仅就一个兵团四堡。因为本地木材、石材资源的丰富,一间由地区行署和东岸建筑材料公司合资兴建的建筑学校也正在兵团堡外围大兴土木。这间学校预计将招生一百名,学习内容包括如何伐木、采石及后期加工,特别是里面还有一些如何使用机床进行加工的内容,非常有价值。

现在的东岸,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工人认识到知识就是财富这句话了。因此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去学习各种知识,字认得少的去学习基础文化知识,识字的就学习更深入一点的,总之大家不再是以前那种懵懵懂懂的状态了,几十年的工业发展历程告诉大家,知识就是财富,知识能够改变命运。

而企业主们对工人这种学习的劲头也很满意,因为这很明显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以及降低因为不懂知识而对金贵的机器设备造成的损害。他们总是希望企业里的每个工人都有一些独门绝技,甚至成为一些技术大拿,那样即便日后他们会离开自己的公司另谋高就,在至少自己也能用他们一段时间,不是么?

虽然也有一些人认为工人学习了过多的知识后,他们的诉求会变得“很奇怪”,他们宁愿这些人浑浑噩噩地渡过一生,拿普通的工资,为他们普普通通地工作着,也不愿意这些人成为技能出色但满脑子“奇怪思想”的人。不过这类人的声音目前看起来似乎还是不够大,各种工业迅猛发展的共和国机会多多,国势处于明显的上升期,对人才的需求极大,故人们更愿意看到学习了更多知识的工人遍布全国。

建筑学校招募的学生大概一半是年轻人,还有一半则是中年大叔。他们多是以前丰谷岛上那几家“南铁系”木材加工厂的工人,这次被选中前来这个学校进行学习,学成毕业后也将就地落户,在这片新开发的土地上工作,继续从事老本行,为地方建设发挥自己的作用。

这些经验丰富的工人入学都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必须有小学文凭,或者经考核后有小学学力,不然是不可能被招收进来的。之所以设置这么一个门槛,是因为东岸人发现工业发展到如今这个阶段,对工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他们会简单的数学知识、会维修机床、会读写东西,这必然是要求他们经受过完整的基础教育,否则是不可能跟得上的——当然我们也不否认文盲工人当中就不存在人才乃至天才,但如果他们不愿意去专门的夜校补全基础教育的短板的话,注定是没有太多的上升前景的,充其量只能做一个熟练工匠罢了。

与之类似的学校在东岸尤其多,但其中建筑学校的数量似乎是最庞大的,这可能和当前东岸的经济形势密切相关,毕竟几十年来“大工地”的绰号可不是白叫的。在遍地是工程项目的情况下,对建筑类人才需求较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就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教育部的官僚们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喊出了一个县建设一座职业学校的口号。他们认为,在东岸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下,各县应该大力培养专门职业的人才,以便在地方建设时有人可用。他们强调,各地最好要结合自身实际,且不可好高骛远,没有任何工业基础的干脆就开办农业学校、林业学校、渔业学校什么的,总之不能胡乱来,要量力而行。

说实话,教育部老爷们的这个要求还是令大伙比较烦恼的。盖因大家这会还在吭哧吭哧地忙着普及全县的小学基础教育呢,一县一初中的口号才过去没多久,现在又要再加个职业学校了,这不是扯淡吗?真当大家的钱花不完吗?或许经济收入高的沿海县份尚可支绌,但经济条件一般或者较差的内陆县份呢,他们怎么办?要知道,很多纯农业县份,光是为了普及小学教育就已经精疲力竭了,初中的建设尚在咬牙积攒的阶段,更被说职业学校以及上头要求必须附加的图书馆了,这可真真是要了很多人的老命了。

因此,自然而然的,教育部老爷们的话被下面人选择性忽略了。他们明面上无法直接对抗上级的命令,因此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