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风起云涌(十六)

第五百四十一章 风起云涌(十六) (第2/3页)

第十‘混’成营野战获胜后,没有立刻急吼吼地轻兵冒进,而是在派人对周围相对复杂的地形进行了一番搜索、清理,并联络上了附近的友军过后,这才举兵进了这座废弃的营寨,并将其占领了下来。

话说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辽东战争在今年年中的时候终于落下了帷幕。东岸人在粮食、兵力和其他物资都较为吃紧的情况下,顽强守住了局面,没被推进鸭绿江、推下大海,至今丹东、九连城、宽甸这三大据点仍然屹立在鸭绿江右岸,无声地嘲笑着清军这次规模浩大、持续三年之久的攻势。

当然了,说是三年,其实一年真正大打的也就几个月的样子,其余时候不过是小范围‘骚’扰罢了。甚至到了最后一年,连大规模的攻势也没了,清军统帅、康亲王杰书甚至返回了盛京,只留前线将领做一些区域‘性’的规模有限的攻势。

这样的攻势,东岸人自然较为轻松地扛了下来,不过却也无力反击了:围攻三年,不但清军死伤颇众,东岸人也战死了大量经验丰富的老兵,再加上长期缩在堡垒里面导致的流行病爆发,死亡的人数就更加可观了,以至于后期不得不从已撤到朝鲜境内的屯垦民众里面挑选‘精’壮、补充进部队,但整体战斗力却不可避免地下降了。因此,当清军主力因为无功而返开始撤退时,东岸人也无力进行追击可能他们更害怕那是清军的陷阱直到第十‘混’成营这么一支生力军的到来。

陆军第十‘混’成营虽然不是老资格的部队,而是近年来新组建的营头,但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训练水平,都是远远超过清军的,即便他们真的没太多战争经验。因此,在登陆后的这一两个月内,他们不顾长途航海带来的疲累和不适,主动出击,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击溃了多股留下来断后的清军小股部队,加剧了清军的恐慌情绪,使得这些本就被扔在后面的炮灰部队争相逃跑,未及对地方进行更大程度的破坏,使得很多关键的设施被保留了下来,比如房屋、水渠、仓库、农田、桥梁、哨所、营寨等等。

唯一令人感到惋惜的,大概就是第十‘混’成营出发的时间过晚,路上也耽搁了太多的时日,使得他们抵达山东进而在丹东登陆时,这场战争早已进入了尾声:双方主力已经脱离接触,就剩一些小股人马在野外活动了。

这些小股人马,既负责监视、断后,同时也负责破坏一些未及破坏的基础设施,比如房屋、水井(之前清军也需要住宿、也需要饮水)乃至道路。至于说那些粮站、堡寨,基本已经被先期撤走的大部队拆除了,东岸人多年的建设努力毁于一旦。

这次第十‘混’成营登陆的时机,恰恰是卡在这个时间点上,他们在一些山丹骑兵的配合下,在丹东、九连城一带四处机动,对敌人的小股部队展开了凌厉的攻势,毙伤俘近千人。随后,他们又在斥候的引导下,乘坐海军多艘“雅克萨”级武装运输舰,在清军反应过来之前于大东沟近海登陆,侧击了驻守在这里的最大一股清军断后部队:来自河南的新军两千人。

如今战斗早就已经结束,第十‘混’成营主力也顺利进驻了位于后世东港市附近的一座清军堡寨内。这个堡寨规模不大不小,也就能容纳两千多人的样子,刚好够第十‘混’成营全军住下。堡寨离海边很近,有一个非常小的河港码头通向大海,码头边此时‘乱’七八糟地停着三四艘小木船,船舱里还装着一些‘肉’干和粮食,也不知道是从哪里运来的。

不过结合一下最近海军轻巡洋舰在大东沟洋面拦截到一艘清国硬帆船的事情,那么答案就呼之‘欲’出了:这清军真是好胆,明知道东岸人掌握了制海权优势,居然还敢玩这种偷渡运输的把戏,看样子是吃准了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