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四章 北宁(五)

第三百十四章 北宁(五) (第2/3页)

、杀伐果断的元老专员坐镇,再有徐向东、江宁、陆小峰、乔宇、刘厚非等二代青年文武官员辅佐,别看目前只有四个县,但未来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就像刘厚非信里面所说的那样,造物主对这里实在是太过于慷慨了,这里的气候、土地、物产无一不是上上之选,只要静下心来好好开发、苦练内功,即便其和沿海之间的交通颇有些不便,但未必不能自己发展成一个经济体系。

刘厚非写完信后便叫来一名工作人员,要其将新建交给乡里(豪石乡)唯一一名邮递员寄出,然后便在秘书和部分乡干部的陪同下,离开了乡政府大院,到了与其一墙之隔的豪石河(即雅瓜里河)岸边,检查这里的田地开垦状况。

豪石河这条河的流量虽然不大,但也绝对称不上小,因为即便是在此刻的冬季枯水期,其河床内仍然流淌着大量的河水,这便给在两岸开展农业活动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当然冬季枯水期乡里面的干部也不会放过,这不,他们已经动员了大量的人力在冬季挖河、修水库、开水渠,为来年种植水稻提供便利。

是的,没错!因为豪石乡这边多有来自广东、湖南的移民,再加上这里得天独厚的气候,于是在初步站稳脚跟后,乡里面决定在豪石河两岸开辟出大量的田地,种植水稻这种产量较高而又比较金贵的粮食作物。

老实说,水稻这种作物在东岸境内种植得还是比较少的,盖因其比较费人力、挑地、挑气候,也不方便机械化收割,所以一直没怎么推广开来,在东岸国内的粮食储备中占比极少,国民们也不怎么吃。

不过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这话应到水稻身上倒也恰当,因此在利益的驱使下,国内还是有一些地方渐渐开始了水稻种植的,比如鸭子湖流域、比如河间地区等等。而在刚刚起步发展的北宁地区,在葡萄牙时代便是著名的小麦主产区,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里的气候只适合种小麦,实在是欧洲人压根对水稻不怎么了解,比如豪石乡这边河汊纵横,颇有中国长江流域水乡的架势,气候也足够温暖,再加上移民也多以湖南、广东一带的为主,故种植水稻还是可行的——其实让他们种小麦他们还不会呢,没办法,以前没怎么接触过。

“由于本乡特殊的地理环境,这里的土壤和其他地区多有不同,大部分地区都覆盖着黏土和黑土,与北宁一带的棕色土有着很大的区别。当然高地上还有一些黄土或红土,不过因为面积小就不谈了。”兵团堡出身的豪石乡乡长站在刘厚非侧前方,指着前方一望无际的平整土地说道:“或许是河水常常泛滥的缘故,这里的黏土湿软而多沼泽,我们刚来这边开荒的时候,很多农民的膝盖都陷在了这种湿软的泥土里。可以想象,当每一次涨水或泛滥过后,这些土地上就会留下许多适宜植物生长的养分,这对水稻生长是十分有利的。”

“因为稻田地十分松软,为防洪水将这些土壤冲走,我们从附近的森林里移栽了不少柏树、松树过来,并让它们的根彼此成对生长,巩固土壤。您看,这里没一大片田地都是由水渠、松柏树构成的标志物完成分界的,既起到了涵养水土的作用,看起来也十分美观。”兵团堡干部继续介绍道:“在那边的高地上还有一些更好的土地,之前已经种过了,产量是其他地方的两倍,极为惊人。那里的土地是一种强黏土和肥土的混合物,我们的人在那里挖了一些水塘,一下雨水塘就会储水,他们会视情况而决定是继续储水还是放掉一部分,而且有时候也会运一些肥料上去,以维持那片高产农田的地力不至于被消耗得太过厉害……”

刘厚非闻言轻轻点了点头,表示对豪石乡这边农垦工作的赞赏。容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