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十三章 河间(二十二)

第三百十三章 河间(二十二) (第3/3页)

,也有些荒诞无稽,因此用按摩的方式来取代其造成促进血液流通的效果。

作为本地出名的富商,徐浩曾经延请过那位郎中来餐馆给自己推拿按摩,当时这位郎中是用紧握的拳头在他的全身敲打,揉捏手臂或其他部分,当时甚至在门外的劳司吉都听见噼噼啪啪的响声,心里一阵阵恶寒。

街道的尽头是一座不大不小的道观,是刚刚建造起来的,目前除了两个看大门的之外道士之类的神职人员甚至尚未来得及就位,当然这或许也与东岸设立的乡镇太多,宗教人士也较为紧缺的缘故的。

不过神职人员未至,性急的本地居民们却已经开始了偶像崇拜的仪式,只不过他们依照的是自己过往在明国时的套路:一个手巧的木匠雕了个太上老君的神像,漆匠过来个其上了上色,一位抄书匠出身的政府官员用工整的毛笔字写了些东西放在左右,然后人们集资买了供桌和祭坛,再摘来一些瓜果置于其上,最后便可上香祷告了——这种祭祀的行为显然不是东岸道教的套路,就是不知道宗教事务处派来的道士看到后会不会气得一口老血喷出来。

不过这可不是伊瓜苏县城唯一的宗教建筑,事实上在县城的东南角上,还有一座某商人捐建的庙宇,不大,也就几个和尚主持着罢了。他们穿着丝绸袈裟,脖子上戴着念珠,平日里年年佛经,劝人向善,就是不知道在伊瓜苏这个“凶恶”的地方有几个人听得进去。

有时候他们也会举行一些活动,比如去年他们就成功举办了一次元宵灯会,当时这几个和尚穿上了难得一见的红色僧衣,戴着高帽,很是风光了一回,同时也大大扩张了一下佛教的影响力,慌得道教总会立刻增加拨款,要求伊瓜苏县方面帮忙加快道观的建设进度,抢占宗教意识领域的决心可见一斑。

城市内的一些地方还栽种了引种自远东的竹子,本地人由于很多是明人,对使用竹子自然不陌生,因此很多用途立刻被开发了出来。比如行路用的竹杖、小船顶部的船盖、扁担、椅子、床、桌子、围栏、蓬、帽子、滴水槽、饲料槽、扇子、毛笔乃至房屋墙壁和建筑用的脚手架,(总之用途还是非常广泛的,且渐渐已经有成为一项产业的苗头。

甚至于,现在伊瓜苏县的很多人家都开始在自家院子前后引栽这种植物(其实南方很多地方已经有不少竹林了,其中既有南美特有的朱丝贵竹,也有引种而来的东方竹子),因为看起来在未来会有利可图的样子,这从一些竹器制作匠人开始渐渐走红就能看得出来。

在县城内的街道上走了一圈后,徐浩便回到了自己的粤东餐馆之中,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就目前阶段看来,他当初投入巨资,抢在伊瓜苏港建成之前便来这儿发展,这步棋大约是走对了,这直接造就了他在这座枢纽城市(且未来看似仍有巨大发展前景)餐饮行业的领先地位。可以说,只要他后面不犯什么原则性的大错,未来他在巴拉那河上游一带的日子,应当会是比较好过的。

不过后面若他徐某人仍想取得进一步发展,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光靠伊瓜苏一带恐怕是不足以支撑的了。他必须想办法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生意规模,为此哪怕向联合工业信贷银行、拉普拉塔银行大举贷款也在所不惜,反正现在东岸共和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因为英荷战争、西法战争而带来的经济繁荣已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角落,这个时候进行产业布局、扩大生意规模,收回成本的周期应当不会拉得太长。

至于说下一步投资哪里,其实徐浩他也已经想好了,那就是北宁地区,一个同样目前不怎么显眼,但未来发展前景不可限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