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大赢家(四)

第二百五十九章 大赢家(四) (第3/3页)

,这条轨道的运输及维护成本并不算高,非常值得搞一搞。

不过,目前奥斯曼帝国方面还比较犹豫,一方面是不太关心,政治也比较混乱,另一方面可能在钱上面也不是太凑手,因此东岸人游说几年了一直没啥效果。其实这条总长途不超过200公里的木质包铁轨道,即便算上车辆其一次性投资也绝对不会超过一百五十万元,奥斯曼帝国每年花在军队上的钱不知道有几百万元,结果却拿不出这笔钱来,也是醉了,尤其是在东岸人表示可以出部分建造资金(当然也必须获得一定股权)的情况下还是如此,那阵的是没有办法了,只能说奥斯曼人死脑筋吧。

优素福与李晴随后在商站内又商量了一些别的事务,然后才告辞离去,与他一同离去的,还有整整一马车的各色礼物。对于真心实意帮自己忙的人,东岸人从来可不吝啬大手笔砸钱!

3月22日,在用几天时间处理完毕了积压的重大事务后,李晴又再度登船,前往黑海并抵达了克里米亚汗国的哈吉港——一座由南海运输公司投资并获得五十年经营权的黑海商港。

哈吉商站的负责人现在已经变成了鞑靼裔的东岸官员马拉提,此人精通汉语、鞑靼语和土耳其语,波兰语、俄语也马马虎虎,兵团堡出身的他对东岸极为忠诚。因此在考察多年后,被任命主持哈吉港商站,同时卡法商站也归其一并代管,几乎可以说是东岸共和国在克里米亚汗国的最高负责人了,可谓是位高权重。

李晴这次来到克里米亚,主要是想面见一下格莱大汗,处理一些商业及政治上的事务,比如“鞑靼壕沟”要塞的后续(克里米亚人要求进口长射程的重型火炮,东岸政府刚刚批准),比如卡法铁矿及北部盐场的技术援助(这也是东岸技术扩散的一部分),另外就是最关键的,关于奴隶贸易的问题了。

说实话,奴隶贸易现在简直成了克里米亚汗国与东岸之间的心病了。早先东岸人因为吃不下克里米亚人提供的战俘和女奴,而想办法引导汗国的封建主们在黑海南岸肥沃的黑土地上开办粮食种植园,甚至还为他们找到了意大利、西班牙的市场。结果却因为最近十余年黑海及巴尔干地区战争频繁,克里米亚数万铁骑频频出动,掳掠了过多的奴隶,使得其国内奴隶的数量始终没有下降,导致东岸不得不暂缓限制奴隶引进的政策,继续大口吃进来自乌克兰、波兰、摩尔达维亚、特兰西瓦尼亚乃至匈牙利的奴隶,以平衡奥斯曼、克里米亚与东岸的贸易。

不过这种不正常的贸易状态很可能就要结束了,因为从1664年起,纷扰了十多年的东欧局势渐渐平息了下来。先是奥斯曼与奥地利签订《沃什堡和约》,严格约束各自的越境劫掠行为,特兰西瓦尼亚、匈牙利获得了安定;其次,波俄战争渐渐也要走向平息了,据说双方已经断断续续谈判了很久,乌克兰很可能将沿第聂伯河被瓜分,基辅、斯摩棱斯克很可能也将被波兰割让给俄罗斯。

这些战争一旦结束,克里米亚汗国数万铁骑很可能就将面临“失业”,因为它的宗主国奥斯曼帝国已经不再需要它出兵攻打敌人了,而这无疑也失去了劫掠敌国的机会,这对汗国的经济是一大打击,今后与东岸的贸易何去何从,也是个未知数了——因为东岸人之间筹划的黑海贸易区,也因为奥斯曼与俄罗斯两大帝国摩擦的日渐增多,而大受挫折,顿河一路就此废了、第聂伯河也废了一半,现在能指望的也就是多瑙河了。不过李晴一想起多瑙河流域那多如牛毛的封建主、复杂的地形就感到头疼,还好这些都是交给代理商去做的,不然还不知道怎么着手呢。

4月5日,李晴得到了一个不好的消息,格莱大汗出外拉拢俄罗斯南部的草原民族时,身体感到不适,目前已返回都城贝克奇萨莱修养,暂不见客。这令李晴非常失望,同时也意识到,自己此次黑海之行,怕是要无功而返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