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池无大浪(二) (第3/3页)
东岸人极好的扶持对象,只可惜啊,正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离得太远了,够不到,因此只能作罢。还是看以后局势发展吧,万一吴三桂这厮出川了呢,这都是说不定的事情。
众人又继续商议了好一会,最后一致得出了结论:短期内中国大地上局势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目前各方都在料理内政、积蓄力量,为接下来更为凶猛的兼并战争做好准备。至于一些小规模的局部冲突,还影响不了大局,一切都还走在东岸人希望看到的轨道上,正如儒尼奥尔少校的述职报告中所说的那样,“小池无大浪”,一切尽在掌握中!
1661年9月10日,派往顺军控制区的东岸使者吕方,带着一票大顺官员回到了宁波府定海港,然后与正在定海视察盐场经营状况的廖逍遥进行了一番商谈。得知顺军已经停下进攻南明的脚步,并保证不会“主动进攻”后,廖逍遥也就坡下驴,给了顺军一个面子,将扣在崇明沙仓库的军械发还给顺军,同时表示将安排船只运输刘国昌、刘世俊二人的部队返回湖广、江西一带,加入顺军的战斗序列。
顺军使者表示感谢,并回忆了一下当年在山东与莫大帅并肩作战的辉煌往事,表示大顺和东朝乃友好之邦,双方仍可以继续合作下去(不知不觉间,顺军的口气是愈发水涨船高了),共同打击鞑子朝廷云云。随后,这位使者介绍了随行的官员,其中一位似乎是去年考中的新科状元,廖逍遥看了看,是一个年约四旬、两鬓多有风霜之色的中年人,估计原先在大明也是屡试不中,这会被生活所迫,厚着脸皮考了大顺的科考,因为缺乏竞争对手而中了状元,听起来总有些滑稽之感。
不过,这位状元或许是在社会上奔波多年的缘故,还是有些水平的,在接下来与东岸商谈人员交接、运输的事宜时,表现得非常干练,对各种细节都考虑得非常周到,让人刮目相看。听说这厮已被大顺左营权将军刘芳亮看中,娶了他新寡的女儿(为此不惜休妻),看来也确实是有一些本事的。
状元郎在交涉中提到,大顺在此番与明廷的冲突中,抓获了两三万名俘虏(当然其中不乏湖南各府的民人),这回一并移交给东朝(正好乘坐运二刘所部的船只返回),以全两国兄弟之谊——这或许是一个信号,即大顺为了弥补此次悍然发动征明战争而给东岸人带来的恶劣印象,而将这两三万名俘虏送过来作为赔礼,正式表明了他们的态度。要知道,随着这些年地盘的不断稳固以及体制的愈发正规化,顺军现在已经很少会做出送人口之类的事情了,因为这终究不是什么好名声。但这次为了平息东岸人的不满,他们却一次性送了近三万湖南明军战俘给东岸,确实是诚意很足的了,而且不出意外地令东岸上下都极为满意。
1661年9月12日,第一批数千名刘国昌所部军士乘船离开了宁波府定海港,在驻泊于崇明沙基地的海军炮艇护卫下,直朝处于顺军控制下的江西马当要塞驶去。按照计划,所有人将在这里下船,然后东岸船只在此补充食水、燃煤——郭升近些年大力开发江西煤矿,并将其储存在各个沿江节点内,供东岸船只补给,这大大方便了东岸船只的活动——再装上一批湖南战俘返回定海港,如此周而往复,直到全部人员都移交完毕为止。
1661年10月16日,全部近三万名湖南战俘已运至宁波府定海县(他们正好住进了部分淮安府移民离去后空下的住宅内),然后立即投入了鄞县、定海、奉化、宁海等核心城市内的马拉货车轨道的修建工作之中,而这个时候,各艘运输船也纷纷开进船坞进行维护保养,准备开始新一年度的移民运输工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