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赵固的犹豫 (第2/3页)
八层的实力。
因为对这体系来说,将领的主要作用是战术布置与战场指挥,至于士气维护,意志极限什么的,那是军史的事,跟将领没关系。
但这体系也有易学难精的一面,或者更准确得说,一名将领想要发挥出这个体系的极限会变得非常困难,因为他除了要让他麾下的士卒信服,更是需要让军史认可。
因为刘泰军队中的军史,往往会出现神狗二象性。
军法允许他们只要带着自身的军史日记就能逃跑,并且对部队来说,只要他们部队的军史存在就能重建编制,那自然军史到了战局不利时便会脱战,从而影响军队的整体士气。
但同时,想要让整只军队的士气发挥到最高,就需要军史哪怕被战士按着,但他依旧抄起自己手中竹简便跟着冲锋,甚至冲在最前面,那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会提升到极致。
只不过,能够让士卒为之效死,但同时又让军史真正认可的人实在太少了。
自然的,想把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发挥到极致的可能自然也小了下来。
只能说,刘泰的这个体系绝大多数时候所能发挥出来的也就只是它的下限能力。
像李矩掌兵后,何参军主动的参与进来帮助李矩跑清了大大小小的后勤部门,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军史在军队中多多少少兼职后勤的工作,所以李矩掌握起来很顺手。
不过,这样的军制在李矩与桓宣看来已经是相当的先进了。
最起码对比起晋廷豪族掌握私兵部曲,晋廷的每一支官方部队或是跟地方强豪,或是跟世家名流或是跟宗室重臣有关系,再看看刘泰的军制,自己一个降兵指挥起来不说行云流水却也算得上是令行禁止。
最重要的,还是这些士卒们的后勤与装备,以及足够保证士卒的战斗力。
作为一直以来都是跟着流民打交道,跟刘泰交流才勉勉强强挤出钱财来给士卒装备皮甲的李矩来说,这辈子真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每名士卒哪怕行军作战居然能吃到肉食,每名士卒居然是拥有鱼鳞甲的甲士,甚至连进攻城池的攻城武器,后方都给你制作成零件,然后送到战场上来。
李矩实在不知道,自己率领这样的军队去打洛阳,自己怎么输。
这一刻,不论李矩亦或者桓宣,都充满了绝对自信,前往征伐洛阳。
因为他们真的相信,这次就是刘泰给了自己等人机会,若刘泰什么都准备好了,自己都还拿不下洛阳,那自己还不如抹脖子算了。
而等到了他们做好准备,便过来跟着刘泰告辞,然后出征讨伐洛阳。
刘泰稍稍询问了一下他们的准备情况,便调度了一千匹的战马给他们,让他们两个分了,作为自己亲卫之用。
毕竟他们想要骑兵,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但给些战马让他们拥有自己的亲卫,这点马匹刘泰还是能调度的出来的。
当然,这也是刘泰原本进攻中原地区,以为自己手上骑兵的战马非常容易成为损耗品。
毕竟真的发生了战争,对手都是冲着马匹招呼,毕竟射人先射马这一句是战场名言。
而骑兵若失去马匹,在战场上的确是很危险,但倒也不是必死的。
毕竟这些骑兵都是经过了千锤百炼,常人以为的骑兵是失去了马匹以后任人宰割,但实际上的骑兵,那是能打的才有坐骑,弱鸡怎么可能会成为高贵的骑兵。
所以,实际上骑兵失去了战马,如果没在冲锋时直接死在战马倒下那刻,那骑兵的生存概率反而会有所提升,而刘泰的军队打晋军,骑兵都是赢得多。
而刘泰进攻荥阳,兖州,豫州与徐州,只有徐州的苟晞真正跟刘泰打过。
别看刘遐率领重骑兵冲锋时,充满了魄力与强度的美感,但每一次冲锋后,都有士卒与马匹出现非战斗减员,大汉的战马主要便补充在这上面了。
除了这些以外,实际上今年原本以为会全部打完的战马储备,居然还剩下了不少。
刘泰以自己马匹现在的成长指数,后年的马匹出栏数量怕是能够到达两万皮的以上。
毕竟战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