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共险

第一百二十九章 共险 (第2/3页)

听完之后,唐剑做出了决定。

通过乌岭南道西进,风险巨大,补给困难,需要从河南、河北调集二十万以上的壮丁帮着转运粮草,这个决定不是他能做的,只能先回去了。

说白了,如果决意通过乌岭道西进,那么需要做好万全准备,从规模上来说,要有灭国之战的资粮、人员,否则不行。

秦赵长平之战,赵国的四十多万大军,其实大部分是后勤保障人员罢了,真正的战兵可能就几万人。

如果真是四十万作战人员,赵国所有壮丁健妇派过来都保障不了后勤。

地形、粮草,这两样对战争的限制太大了。

******

还真被唐剑的幕僚们说中了,刘聪此刻在北道。

更准确地说,在平阳郡襄陵县以东。

运城盆地不缺粮,但问题是运不到东面去——实际上可以运,但损耗大,看你舍不舍得了。

这就是地形带来的问题。

有时候从国家整体来看,粮草丰裕,但具体到某一处,可能粮食匮乏,因为别处的粮食运过来代价太大——即便到了后世,国家依然在各地大修粮库,原因就是调运成本太高。

刘雅在河内与邵勋激战,平阳朝廷的支持十分有限。

精锐兵马、粮草器械很难大批量运过去,只能淤积在本地,盖因中间存在着连绵不绝的山脉,要出轵关(太行八陉之一)才能够得着河内,路途损耗较大,成本极高。

本地兵,用本地资粮,在本地作战,这就是很多时候古代战争的实际情况。

君主当然知道这样可能导致地方割据,但世间事不外乎成本二字,能怎么办呢?

河东、平阳、冯翊之富庶,即便与河南相比,都不落下风,但你用不到河内、上党这边,也是白费。

刘聪不是傻子,他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在花费大代价给晋阳运了二十万斛粮后,便停了下来,开始构筑乌岭防线。

重点是北道,这是双方争夺的焦点。

“陛下。”汝阴王刘景见得刘聪车驾,立刻行礼。

刘聪下了乘舆,面色有些灰败,只问道:“关塞如何?”

“皆已遣兵屯粮,以待邵贼。”刘景答道。

刘聪沉默不语,只看着茫茫群山,许久之后,方才说道:“若让邵贼过乌岭,则突入地势平坦之汾水谷地,再难相制。”

“陛下且放宽心。”刘景说道:“河内、上党残破,邵贼兵粮不济,难越乌岭。”

这倒是实话。

在并州这片山区作战,有相对富庶的平阳、河东、冯翊三郡支援,邵勋在粮草方面处于下风,除非他从河南、河北调集几十万人,不计代价转运粮草,但他现在也没这个实力。

但刘聪还是有些沮丧。

不知不觉,让人打到家门口了。

如果说河北的丢失是正常的,鞭长莫及的话,那么河内、上党的丢失就比较致命了,因为这让平阳丢失了外围屏障,轵关、乌岭关、刁黄岭、丹朱岭等地直接暴露在了邵勋的兵锋之下,再无外围缓冲地带了。

这些险要关塞一破,邵勋便直入平坦的河谷,朝廷再无地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