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其疾如风,侵略如火!留给大赵的时间不多了! (第2/3页)
“如此,才能拿下滏口陉,并借滏口陉之险与秦军对峙!”
“本将已收到军报,此战秦军主帅乃是秦长安君公子成蟜。”
“本君虽不曾与长安君正面对战,但却多闻长安君之名。”
“前番秦赵之战中,长安君突袭邯郸城之举更是令本君念之心惊。”
“且算算时间,秦太行大营守军理应已经抵近滏口陉周边。”
“秦太行大营守将乃是秦将杨翁子,此人亦是老成持重之将。”
“切莫大意!”
李牧不觉得自己此战有什么值得夸赞的地方。
闪击作战,不过是李牧在对匈奴作战时就惯用的战术。
通过闪击战术取得的战果也都不是此战最终的目的,而只是达成目的所需要使用的手段。
李牧需要趁着秦、燕、齐等国都还没反应过来之前,以闪击的方式迅速夺取多个战略要地。
并借由黎城、镣阳城这几座重城掌控滏口陉和清漳河,如此才能打通从赵国到太行山腹地的道路,在接下来的战事中获取先机!
所有将领肃然拱手:“唯!”
然而呼声刚落,一伍斥候却策马狂奔而回,口中高呼:“报!”
“秦将杨端和已率秦太行大营守军抵达镣阳城!”
“今镣阳城内有秦军约八万!”
听到这個消息,赵国将领们面露肃色。
八万秦军相较于赵军的六十万大军而言并不算多。
但在狭窄的山地地形内,这八万兵马却足以阻挡赵军一段时间。
更重要的是,这八万秦军意味着秦国已经反应了过来,并完成了初步的军略布置。
于这八万秦军抵达战场后不久,秦军主力部队也将迅速奔赴战场。
赵国的先手优势,即将消失!
乐间毫不犹豫道:“涉县向西数十里便是一个岔路口。”
“岔路向北,则为镣阳城。”
“岔路向西,则为黎城。”
“而镣阳城与黎城之后,皆为长治地。”
乐间肃然拱手:“末将请命,领一支精兵连夜奔袭,过岔路口西进,直取黎城!”
“而后,末将所部西进长治地,自长治地绕行北上,断绝秦将杨端和所部粮草。”
“主帅领主力沿岔路口北上镣阳城。”
“我军左右夹击、断绝粮草之下,镣阳城必破!”
乐间给出了一个很稳妥的战略。
乐间领先锋避开杨端和麾下的秦军先遣部队,迅速攻破黎城。
在夺取黎城之后,赵军进可漫入长治地,脱离山地地形,最大化发挥赵军的兵力优势。
退可沿长治地北上侧击,配合李牧所部彻底包住杨端和所部,将这支兵马吞噬殆尽!
然而李牧却摇了摇头:“镣阳城、黎城皆重镇也。”
“秦将杨端和尤善守也。”
“此将既然已达镣阳城,便不会放松对黎城的防备。”
“此将所部若欲抵达黎城,其速度比之我军更快。”
“所以若是本将所料不错,黎城已有秦国重兵把守。”
“且黎城的防备恐怕比之镣阳城更重!”
杨端和的性格特征很明显,李牧不认为这样一名偏科将军会在他最擅长的防守一道出现这么大的破绽。
当这个明显的破绽摆在李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