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刮地三尺而无钱剩矣!

最新网址:m.doupocangqiong.cc

第822章 刮地三尺而无钱剩矣! (第1/3页)

江北局面陆续安定,至少在腊月的最后几天,传回的奏报都是形势一片大好,让朱景洪以为能过个好年。

可在腊月三十这天,既皇家举行家宴的当天,江北又是一份急递送到了京城。

腊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江北反常连续降下大雪,无家可归者冻死有二十余万人。

朱景洪看了奏报,先是觉得触目惊心,可多想了一会儿又觉得不太可能,江北那地方虽是要下雪,但也不至于冷到冻死这么多人。

这里面是否有什么猫腻?

朱景洪一面下旨让官府赈灾,一面又让东厂和锦衣卫对此严查。

这件事也就处理完了,然而才到正月初六,到任江北的宋子瑜便发回奏报,阐明当地灾民已还有数十万。

且民众贫苦几无余粮可度灾荒,江北官仓全赈也只能撑一个月,这还是近几年朝廷推广新作物,粮食丰收之后才有的水平。

负责按照正统年以前的经验,基本是等流民自生自灭,官府赈济可以说是聊胜于无。

这就要异地调粮赈济,以免让更多的人饿死。

江北相临未受灾,且相对来说富庶的省份有两个,其一是金陵然后是山东。

宋子瑜上奏称,如果今年种下的冬小麦正常收获,那么赈灾只需持续到了今年夏天,也就是说要差不多四个月的粮。

依照他的推算,朝廷至少要调六十万石粮。

在经过廷议后,朱景洪随即下旨,令山东调粮三十五万石,金陵调粮二十五万石。

同时朱景洪还下旨,要施行以工代赈的办法,令灾民们修水利、道路等设施,免得人吃饱了闲出事来。

赈灾这种事情,难点在于把粮食发下去,所以必须另外派得力的人去督促,宋子瑜负责查案肯定忙不过来。

正月初七,朱景洪再度下旨,令佥都御史李自恒为钦差大臣,全权处置赈灾一应事宜。

接到旨意的当天,在家过年的李自恒就进宫面圣,然后回家就收拾好了行装,便于当日启程往江北赶了去。

这些天,他在京城忙于“审计”工作,虽然查出了一些不法事,但对他而言确实太无趣了些。

就在他离京后的三天,正月初十的大朝会上,又发生两件比较重要的事情。

大朝会礼仪属性强,一般来说不会有大事,但如果有事就一定是大事。

其一是天工院有十名匠人,因在火药、枪炮、造船、营建等方面的创新,被朱景洪授予从仕郎,这是从七品的阶官。

要知道进士们放官,也就在这个水平而已,足可见对这些匠人的奖励之厚。

此举在朝会上引起了骚动,因为这是开了先河。

即便匠人们只是被授予散阶官,在官员们也认为对科举的亵渎,他们心中不满是自然而然的事。

当然,现场没有人敢旨意,毕竟这这些年朱家父子的调教,已让许多人学会了规矩。

虽然想不通也得接受,而且他们会劝自己接受,可多数人还是觉得难受,心里憋屈苦着一张脸。

朝会的第二件事依然还是表彰,只不过表彰对象变成了对外开拓者。

所谓开拓者,便是指近几年内,主动带着启动资金和人手,去吕宋、南洋、东北等地开拓的大族子弟。

之所以是大族子弟,是因为只有这些大家族,才有实力支撑远渡重洋开拓,普通百姓里胆子大一些的,也不过是拿工资追随这些人。

当然,除了这些主动出去开拓的,近几年被流放的那些官员,也是对外开拓的主要力量,但这些人是赎罪所以不在表彰之列。

对这些开拓者的赏赐,除了钱财和物资,还授予他们宣节校尉,这是从七品的武散官。

对以上三十人的赏赐,为的还是千金市马骨,向朝野传达时代的风向。

除了卷科举,天下聪明人还可以搞钻研,还可以去更广阔的世界探索,朝廷不会吝惜名爵赏赐。

朝会散去,朱景洪回了乾清宫,又开始了一天的批阅,晚上他还要在武英殿赐宴,今日受赏赐的人也要列席。

忙活了一上午,在把章奏看完之后,朱景洪便往坤宁宫去了,他与宝钗约好了一起用午膳,今晚则是去英莲处留宿。

坤宁宫内,把朱景洪迎进殿内,宝钗道:“看来情况比你估算的好些,今日之事平稳落地了!”

在大朝会上直接赏官,而且是给匠人赏赐官位,会遭遇反弹是朱景洪料到的事,为此他还提前做了些准备。

坐在主位上,朱景洪接过茶杯,答道:“我想起了一件旧事!”

顺势坐到他身侧,宝钗问道:“何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doupocangqio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