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师门 (第3/3页)
“学生不是惹是生非了?”
“你可有相熟的能工巧匠?”
“还在寻访。”
~~
次日,太学馆中响起读书声。
杜五郎倾过身子,小声地对薛白问道:“你今日可去丰味楼?达奚娘子想要向你致谢。”
“忙。”
薛白专注学习,头也不回地伸手把杜五郎脑袋推开。
杜五郎想到亲友们的官位都安排了,自己与薛白却连进士都没取得,确实不妥,也决意用功读书。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不知何时又睡着了。
醒来时课业已结束,旁人都走了,坐在前面的杨暄睡得正香,薛白正在收拾笔墨纸砚。
“走吧。”
“今日有文宴,一道去吗?”
“好啊,文宴怎少得了我,都有谁?”
“不知。”
快出仪门时,杜五郎忽提醒薛白看向门外的一人,小声嘀咕起来。
“看到那位老者了吗?国子祭酒,韦公,讳名一个‘述’字,京兆韦氏。官任太子庶子、银青光禄大夫、集贤殿学士,编修国史十余年,你还是初次见吧?”
薛白目光看去,韦述六旬年岁、长须花白,牵着一头驴,正往驴背的褡裢里放书卷。
放好书卷,韦述脚一抬,却没能翻上驴背,他已年迈,身材甚胖,动作笨拙,转头见了两个生徒,招了招手。
“来,帮老夫一把。”
薛白遂与杜五郎上前,扶着这位祭酒上了驴背。
韦述坐定,打量了薛白一眼,问道:“你便是那文才忽高忽低的薛白?”
“学生正是。”
“哈哈,颜清臣相邀,你我正要往同一去处,走吧。”
“……”
杜五郎不由又是眼睛一瞪。
此前陪博士、司业喝酒,已闹出了好大一桩春闱案,这才平息了几日,却又要陪祭酒去喝酒。
到时若再闹出一桩秋闱大案,又如何是好?
~~
作为堂堂国子祭酒、当世文史泰斗,韦述的宅院很大,不愧是京兆韦氏门户。
可入内一看,韦宅却与薛宅一样是“删繁就简”的空旷朴素风格。
韦述却不是因为赌博,而是因为家有藏书二万余卷,全都是他买来,亲自校阅刊定的。
另有魏晋以来草隶真迹数百卷,古碑、古器、药方、格式、钱谱、玺谱之类,当代名公尺题,无不毕备。
老者一路炫耀,入了大堂,便招呼老仆去沽酒。
不多时,有四个中年人联袂而来,其中两人正是颜真卿、郑虔,另两人则都是三十几许年岁。
“哈哈,薛白已在,清臣既到,可算是把‘韩愈’凑齐了。”韦述抚掌大笑,“引两个小的见礼吧。”
众人都笑。
颜真卿年岁较长,也不客气,引见起他的两个好友。
“萧颖士,字茂挺,人称‘萧夫子’‘文元先生’,兰陵萧氏,南梁宗室后裔,鄱阳王七世孙。四岁赋文、十岁补太学、十九岁中状元,先授秘书正字起家,今官任集贤殿校理。”
“李华,字遐叔,赵郡李氏,二十岁中进士。隐居多年,登博学宏词科,擢秘书省校书郎,今官任工部主事。他们二人并称为‘萧李’,文名扬于四海。”
“这是劣徒薛白,才华平平,还不见过两位先生?”
“学生薛白,见过先生。”
“莫要多礼。”李华道:“我与萧夫子很赞同你的文章,时人文赋过于繁冗了……”
~~
此前,杜媗曾与薛白说过青云正道该如何分八步走,若没有实例则很难理解。
而眼前这些人就是实例。
他们早的十九岁中进士,最晚的是颜真卿二十五岁才高中,个个都先任校书、正字,外放县尉……都是往国之重臣的方向攀的。
韦述已是当今的文史泰斗;颜真卿往后的功业不必说;郑虔得天子青睐,御口称“三绝”;“萧李”共倡古文,为唐宋八大家开先河。
可惜,李林甫把持相位,死死挡住了他们成为宰执的路,其后又逢天下变乱。
但他们都是天才,他们走的都是只有天才能走的最稳的路。
这是颜真卿把他的人脉展现给薛白,算是真正认下这个弟子。
……
“这劣徒天资是不差的,韦公若不信,可试他一试。”
“清臣既开了口,老夫岂有不信之理。今日难得相聚,且饮一杯再谈文章。”
与一群天才聚在一起,薛白亦感压力。
不过,他连诗佛都游说过,今日更不会忘了结交官员,携手上进。
一轮酒之后,他便盯上了李华。
“李主作任职于工部司?”
“不错。”
“学生有一军器欲献于圣人,不知李主作可感兴趣?”
李华虽二十岁中进士,运气却很差,守选了许多年没等到阙员,年逾三旬才释褐,如今还在九品官阶上。
他近日听闻,今科春闱有三人通过吏部铨选后直接补了县尉、书记。
“若工部司有能帮上忙之处,薛郎子开口便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