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未来预警机的路线 (第2/3页)
没有这种心理包袱。
而且还和常浩南有过相当顺利的合作。
“啊……虽然领导没明说,但应该是担心跟不上你们那边搞航发的进度。”
在某种程度上,梁绍修甚至可以说是被常浩南带出来的总师,所以说到这里也是神色如常:
“毕竟飞机等航发的话,还能先用其它型号对付着试飞,但是航发等飞机连定型都定不了……”
“也不用有太大压力,涡扇20未必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快。”
常浩南无奈地摇了摇头:
“虽然核心机是现成的,但大涵道比涡扇还是有不少独有的技术难点,而且很难投机取巧……”
涡扇10能以如此快的效率服役,归根结底还是用领先一代的主动冷却设计实现了比预期更高的涡轮前温度,再叠加领先一代的总体设计,最终换来了跟3.5代发动机基本一致的性能。
至少在眼下,还并不能说华夏在航发领域就全方位无死角地跟那些先发国家齐头并进了。
短板还是有的,而且还都是不太容易克服的那种。
不过,梁绍修显然比常浩南自己乐观得多:
“没事。”
他摆了摆手:
“您当年给运8做防除冰设计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
“结果最后的实际效果比理论预期还好。”
“还有这事?”
常浩南自己都不记得了。
“有。”
梁绍修点头。
既然对方都这么确定了,常浩南也不好再说什么。
他对运9这个项目本身的要求也不是很高。
在华夏的体系中,战术运输机其实并不需要承担多么繁重的大件装备运输任务。
但是至少得能塞进去3.2米宽的标准尺寸货盘。
否则像上一世那个运8改出来的运9一样,连运输物资都很麻烦。
就很僵。
所以,几人的聊天很快又转移到了跟预警机有关的内容上。
“空警200列装之后,你们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
这个问题自然是张洪飚问出来的。
“无论是平衡木天线也好,T型天线也罢,对于大型预警机来说总归不合适。”
王晓模回答道:
“所以,我们已经建设了一个机载雷达天线的地面模拟装置,正在分别测试三面固定阵和双面旋转阵的情况。”
“还能做成双面旋转阵?”
张洪飚作为科工委副主任,也不可能一点功课不做,所以来之前还是了解过圆环工程的相关情况,知道那个三面固定阵的天线设计。
但他毕竟不是专业出身,稍微扩展一点就两眼一抹黑了。
“嗯……从天线角度上讲是无所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