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3章 卫星凝视侦察 (第2/3页)
达或是侦察机来追踪对面的位置。
但超地平线雷达受制于原理,精度普遍非常抱歉。
侦察机则很难突破防空圈拦截冲到对面头上。
这也是为什么,海军方面即便在马上就要高速换装的当口,还是挤出了一部分经费,用于支持海洋一号的技术验证项目。
然而今天的经历,却堪称大起大落一波三折。
首先是海洋一号第一次开机工作,竟然就捕捉到了有效目标。
结果还没来得及高兴起来,一盆冷水就兜头浇了下来——
几乎没人想到,在特定情况下,海洋遥感的成像效果会如此抽象。
想象中由卫星群发回来大量遥感图像,然后通过参谋单位研判,最终形成打击链的场景,显然并没有那么容易走通。
然而另一方面,最终的结果似乎又证明,星载程序对于目标特征的识别能力比预想当中更强。
参谋单位压力很大,但参谋单位的压力又没那么大……
“这一颗卫星发挥的效果,几乎顶得上我们过去全部的侦察手段了……”
来自总装备部的陈达直来到常浩南身后:
“维永同志,还有小常,依你们之见,如果想要在太平洋……至少太平洋西部的我国周边海域实现不间断的连续监视,大概需要发射多少海洋一号这样的卫星?”
陈达直在就任总装备部副主任之前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尽管在常浩南发迹之前就已经调走,但总归还是属于最早和常浩南有过联系的一批人。
称呼也就这么一直习惯性地保留了下来。
这个有些突然的问题,让张维永和常浩南一时间有些难以回答。
显然,今天发生的事情让装备部门很受鼓舞。
以至于有了些新的想法。
按照原计划,在海洋一号技术验证成功后,真正的海洋监视卫星将在5-6年后完成研发并发射。
但看现在这意思,用户好像有点不太想等了……
二人对视一眼,还是作为卫星专家的张维永首先给出意见:
“陈主任,想要真正实现在军事上有效的侦察监视,只靠海洋一号这样的卫星……恐怕是实现不了的。”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是个近似圆轨道,优势是一颗卫星可以在一天之内扫过几乎整个地球表面,而且每天扫过同一个点的时间一致。具体到海洋一号,就是每天上午9时会通过通过我国的喀什测控站。”
“但太阳同步轨道的高度不高,而受制于目前星载设备的性能,也没办法提供特别宽广的视角,所以每次拍摄的范围其实很有限……这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