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大道之昌 (第1/3页)
“中华和别的势力是不同的。”
“中国人口大,文明昌盛,有足够的底蕴可以吸收,乃至包容对方,反观别的势力,他们的人口稀少,只这一点就无法包容,更不提他们的思想落后,武力强大后,想到的只有征服,以劫掠来致富,而不是生产致富。”
“自古以来,中华一直都是这么做的,靠着文明来吸收外界,却不是靠着武力,因此圣人的那道旨意,也就不难理解。”
京城外。
寺庙的树下,两位思想家坐而论道。
“刚才所言圣人,保留了前朝的惯性思维,本身知道奴仆的存在是反文明的,所以制定的大明律中,规定不允许有奴仆的存在。”
“圣人毕竟从小活在前元,受到他的眼界和三观,因此又开了一道口子。”
“同样的道理,放在你的身上也是如此。”
“我?”
“难道我也哪里不够文明了。”
刘通好奇的问道。
“你所谓的外部对等关系,不也是保持了强盗的思维?觉得自己强大了,就可以胡作非为,别人弱小,就活该被你欺负。”
“怎么会呢?”
刘通不满起来,“大明向外发展的过程中,因为手段文明,总有人不知道大明的厉害,用着武力反抗大明,对于这种人,大明不该施行对等关系?”
“应该如此。”
“可是到底是武力为主,还是教化为主呢?”
“伱所谓的对等关系,不过是想着武力为主,征服了他们,再来慢慢教化,而圣人当初的想法,却是教化为主,只有恶性不改,仗着武力劫掠屠戮的部落,才会反击惩罚。”
刘通恢复了镇定。
压下心中的怒火,人安静了下来,才能认真的思考,成熟的人,具备这样的素质,所以刘通想通了好友想要表达的是哪方面。
“土司、宣慰司、藩国,正是宗主体系,以教化为主,吸收对方,包容对方,让对方心向中华文明,最终融为一体。”
“土司变流官,宣慰司变内地,藩国除国归附,才是教化的威力,虽然效果缓慢,需要的时间久远,可不正是我中华文明的道德礼仪之高度文明的体现。”
“万一生变呢?”
刘通担忧道。
时间久了,未来的事情谁敢保证。
“生变?”
“那就说明我们自身出了问题,自生出了问题,不想着解决问题,难道指望外部?”
“就算你所言的外部对等关系,哪怕名义上是大明好了,当有了问题,这些地区难道不会出现反叛,又或者乖乖的不闹事?”
“你因为畏惧问题,所以提出的捷径,在我看来,反倒是逃避的表现,对百姓们的不负责任。”
“教化别人,首先自己要文明。”
“你应该想的是如何保障大明的文明,而不是规避这个问题,否则问题变成大患,别说外部,内部都要四分五裂,民不聊生。”
“反之。”
“我大明只要永远不放弃解决出现的问题,保持自己的文明辉煌,那么天下人都会心向我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文明的大兴,正是天下大同,大道永昌。”
刘通大为震撼。
“我的名头大,但你的才能却比我高。”
“并不是。”
“你的才能比我有好的,而我的才能,又有些方面不如你。我们能成为知己,道路上的同志,正是同一个立场下,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最终实现大明永昌的志向。”
自古以来,文人们希望寻找一条万世根基之策,历史上留下了大量的记载。
随着朱高炽多次讲话,说世上从来没有可以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法门,社会永远会不停的涌现问题,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慢慢的,不少的文人接受了朱高炽的观点,但是习惯就是习惯,读书人们又开始热衷于如何找到让中华文明永昌的道路。
晚上。
三五好友相聚,共同的话题,众人满意而归。
刘通被马车送回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