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告大明臣民书 (第2/3页)
,身上元气大大渐少,抵抗不住外邪的入侵,所以被毒气上身,最后因此生病,甚至死亡。”
“有了这个结论后,我进行了长期的个观测,发现同行中那些经常参与解剖的大夫,他们负责的病房,病人死亡率要高于其他的病房。”
“参考微虫之说,本人认为还有病毒的存在,严格的洗手,使用酒精可以杀毒,经过半年的坚持,本人所负责的病房,病患死亡率成为了全馆最低的。”
“微虫、病毒,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存在,才是患病的元凶,如果能找到消灭这两样的方子,我相信所有的疾病都能被治好,也就是包治百病。”
金州医学是大明最前沿的地区,李成贤所在的产馆,也不只是收产妇,所以作为产管里最优秀的大夫,李成贤的名气并不小,不然京城也不会邀请他去行医,向当地传播医术。
李成贤的文章一经发表就获得了大多数同行的关注,包括之前研究绿毛的大夫,也仔细拜读李成贤的大作,结合自己的研究经验,感觉这里头与自己研究的东西是一类的。
于是他也发表了一篇,同样提出了外部入侵造成的生病设想。
李成贤提出的是缺乏消毒环节,所以才是病患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并且提倡消毒,大夫们要严格的遵守,形成医馆制度。
因为李成贤推广的制度被整个医馆接纳,改变了医馆的治疗制度,所以在当年的科学与技术大会上,李成贤获得了大奖。
“永乐元年生人,李成贤大夫。”
听到自己的名字,三十出头的李成贤,激动的登上了讲台,报社的速画师上前,只用了少许的时间,就勾画出了李成贤样貌的雏形。
经过新一代印刷机器的印刷,带着李成贤图像的新闻,通过报纸面向全国发售。
洪熙七年。
一年一度的科学与技术大会,是整个大明最受关注的活动之一。
洪熙九年。
主要工作转为研究方向,其次是在金州医学院教学的李成贤,在金州医馆的研究室里,因为学生们的粗心大意,培养皿不干净,也可能是学生吃零食掉入了脏东西,等李成贤从京城回来时,发现培养皿里面长霉了。
学生们深感不安,而温和的李成贤并没有破口大骂,而是告诫了自己的学生们以后不要粗心大意。
因为没有激烈的冲突,学生准备清理培养皿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现象,学生抱着探究的心情,把这个发现告诉了自己的导师。
李成贤看到培养皿里,发霉的周边仿佛是溶解了一圈,于是用显微镜观察,最后发现霉菌周围的细菌都被死掉了。
“会不会是霉菌的某种分泌物杀死了细菌?”
学生推测道。
学生的话,给了李成贤提示,按照这个方向,很快得到了巨大的突破。
一篇名为“发霉的果子”学术文章登上了技术报,并且在头版头条,编辑专门给予了评价,李成贤大学者颠覆医学的大发现!
朱高炽也惊动了。
结合文章里的各类说法,朱高炽认为就是后世的青霉素。
李成贤把青霉素当做外用药涂抹伤口,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于青霉素的作用并没有彻底发挥,青霉素真正的最有效用法,是当做注射液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内部组织。
让青霉素和细菌全面接触,而外用的效果不佳,内用的效果却是神药。
这么说吧。
青霉素的运用普及,才是人类寿命得到巨大延长的真正原因,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才是食物来源的满足,为人类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大明社会在后者方面取得了大成功,但是前者目前还停留在摸索阶段。
如果前者也取得了大成功,那么大明人口将会进入彻底大爆发的时代,五十知天命的古语也将彻底改变,大明社会将进入人均寿命六七十岁的时代。
包括战争的伤病,士兵们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老兵的存活,让军队的战斗力发生质的变化。
但是朱高炽也没有办法。
青霉素内用,提纯技术非常的重要,而且培养皿的方式不适合大规模生产,随着大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长足进步,许多的技术不再是可以随便突破的。
每项技术的突破,背后代表了体系的进步,在大量体系的进步下,才有了单独技术的突破。
例如青霉素。
青霉素的发现,到真正的提纯,以及工业化生产,哪怕是二战时也没有普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