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一字千金的电报 (第2/3页)
就是怕迟则生变:假如不赶快把这件事给定下来,邶大那边反悔了怎么办?
陈慕武从电报手册上查到邶大的电报挂号,填到了电报单的开头。
这个由四位数字组成的代码只需要花费一个字的钱,就能让电报准确地送到邶大。如果没有电报挂号,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写详细地址,要知道,这些地址也是要按字收费的!
他又揣摩了半天,掏出钢笔来了在内容一栏写下“适之兄、鱼信悉、何时可往、陈、灰”十二个字。
当然,他的报文中没有顿号,如何断句全凭收件人的文字功底。
这已经是陈慕武缩写功力的极限了。
“适之兄”三字注明了收报人。
毕竟电报挂号只能让送报员把电报送到北大,如果不写名字,门房就不知道该把这封电报送到哪位教授手上。
按照当下文人之间的繁文缛节,其实陈慕武应该管胡适叫适之先生,毕竟他在鄌校时曾经听过胡适的讲演,一日为师终身为……算了,他可不想认他作父。
陈慕武本想着就写“适之”两个字,但迫于礼节,最终还是又加上了一个价值一角二分钱的“兄”字。
“鱼信悉”的意思则是六号的信我已经收到。
《平水韵》是我国古代的一本韵书,“鱼”字是书中十五个上平韵目中的第六个,在电报中用以代表一个月中的第六天,也就是六号。
“鱼信悉”比起“六日信悉”,又省了一个字的钱。
和后世那帮处心积虑只想着怎么水字数恰烂钱的网文作者正好相反,如今发一封电报,发报人都是绞尽脑汁考虑如何才能减少字数,用最短的字传递最多的消息,以便能做到更省钱。
“何时可往”不用解释,这是陈慕武在向胡适询问那天可以前往邶大讲学,同时也是整封电报里唯一传递的有用信息。
“陈”当然是指陈慕武,“灰”字和前面的“鱼”字用法一致,《平水韵》上平韵母中的第十个,代表了这封电报发出时的日期,也就是十号。
十二个字加上一个电报挂号,花了陈慕武大洋一块六毛,都快要赶上早上寄往欧洲那两封挂号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