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浔阳反诗 (第2/3页)
戴宗诧异道:“原来加亮先生早已经知道了。”
吴用笑道:“也是派在东京的探子刚刚报上来的。”
晁盖便问道:“这四句童谣何意?”
吴用道:“这四句童谣在字面上倒不难懂,只是不明就理之人却难猜其意,但若是知道的人,便即明白这首童谣却正是应在了宋公明的身上。”
晁盖愣了一下,问道:“如何就应在了公明贤弟身上?烦请军师详解。”
吴用道:“第一句‘耗国因家木’,耗费国家钱粮的人,必是家字头再着个木字,明明便是个宋字,第二句‘刀兵点水工’,兴起刀兵之人,水边有个工字,就是个江字,两句加起来可不正是宋江。
而第三句‘纵横三十六’,宋公明今年正好三十六岁,第四句‘播乱在山东,宋公明出身郓城,正在山东地方,这四句童谣岂不都应在了宋公明身上。”
吴用说完,众人皆是面面相觑,戴宗则道:“那黄文炳也是如此解与蔡九,蔡九初时还未深信,只道那宋江既已押在牢城,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但黄文炳却道大人难不成忘了宋江正是因为勾结绿林盗匪,夺取尊府太师恩相的生辰纲,才至获罪被刺配到这江州来的吗。
蔡九一听立时勃然大怒,当即便传令命去牢城营中提取了公明哥哥,升堂问罪。”
王伦道:“当初我在江州之时,也曾遇到过蔡九的儿子,这厮作死,竟敢调戏萍儿与小舞,当即被我除了。
这蔡九自是怀恨在心,想要为儿子报仇,但他追查日久也未查出个所以然,后来不知从哪里得到的消息,说此事是绿林中人所为,便将这笔账算在了我们绿林头上。
我看这蔡九对国家安危之事全然不放在心上,可一旦要是牵扯到与他有私仇的绿林,他便决计不会放过,此次蔡九既然已经知道公明哥哥与绿林有关系,这厮就必会公报私仇,加害公明哥哥。”
晁盖点头道:“这事我知道,蔡九将此事算到我们头上,倒也不为过,只是如此一来,却又让公明贤弟受到牵连,公明贤弟若是因此丢了性命,岂不是我等的大罪过,说不得,此番我定要点齐兵马,踏平江州,将公明贤弟救出来。”
公孙胜劝道:“总盟主莫急,还是先听太保讲完事情原委,我等再从长计议,看看有无其他法子搭救公明哥哥。”
戴宗道:“当时蔡九是命我前去提审公明哥哥,我违抗不得,只得暗自出个主意,让公明哥哥装疯卖傻,只盼能让公明哥哥躲过一劫,可结果又被那黄文炳识破。
这厮便命人对公明哥哥大刑侍候,公明哥哥吃打不过,只得招作‘一时酒后,误写反诗’。
见公明哥哥招了,那黄文炳便撺掇蔡九将此事上报给太师蔡京,说是要彰显蔡九为国家干成大事,破得祸世谣言,擒了殃国反贼,但其实不过是想要为他自己请功。”
吴用道:“后来那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