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独木难支

第九十章 独木难支 (第2/3页)

在断定中国无法及时把部队派到伊朗的情况下,才向美国总统做出了保证,而实际情况却与他想的截然相反,可是俄罗斯军队不进攻的话,美俄关系就将出现问题。

更重要的是,这个时候,主动权已经不在俄罗斯手上了。

在俄军开始轰炸伊朗、伊朗向俄罗斯宣战、随后跟中国结盟之后,中国向俄罗斯宣战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也就是说,以当时的情况,就算俄罗斯不攻打伊朗,中国也会向俄罗斯宣战。

事实上,就在俄罗斯军队跨过边境线进入伊朗之后几个小时,黄瀚林就在北京正式向俄罗斯宣战,随后中**队就发动了进攻。

在这个节骨眼上,不是美国必须依靠俄罗斯,而是俄罗斯必须依靠美国。

显然,俄罗斯总统不能食言。

二零五三年一月一日,德黑兰时间凌晨四点,在经过了两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后,俄军跨过阿塞拜疆与伊朗的边境线,兵分两路,一路沿里海海岸线南下,一路跨过阿拉斯河、从阿塞拜疆地区向南推进。

不可否认,俄军的进攻兵力非常庞大。

当天凌晨,就有四个师与六个旅、大约十万名俄军越过了边境线,而在后方,还有近四十万俄军严阵以待。

问题是,俄军的作战计划并没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虽然早在好几年前,俄军总参谋部就着手制订了攻打伊朗的作战计划,而且考虑到了中国有可能出兵干预,但是这些作战计划本身就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没有考虑到当前的实际情况,即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结果就是,在大战爆发后,俄罗斯当局只对作战计划进行了有限的修改。

相对而言,这还不是大问题。

在过去两个多月里,俄军有足够的时间调整作战计划。

问题是,直到二十八日,俄军从参谋部才意识到,中国出兵伊朗的可能已成现实,然后才再次修改作战计划。更致命的是,随后两天里,因为中国没有采取实质性行动,所以俄军总参谋部放松了警惕,修改作战计划的工作也就放慢了下来。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俄军在越过边境线的时候,大部分作战计划依然保持原样,并没对中**队已经到达伊朗,而且已经做好了作战部署做出调整。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灾难性的因素。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当时俄军总参谋部进行了抗议,俄军总参谋长布鲁希洛夫大将明确表示,进攻计划还没有修改好,进攻行动至少得延迟到一月底,如果不做调整,作战结果将无法保证。

可惜的是,俄罗斯总统没有把总参谋长的话听进去。

当时,还发生了一件事情,即在俄罗斯总统决定按计划发动进攻后,布鲁希洛夫正式提出辞职,但是没有被俄罗斯总统批准。结果,这位俄罗斯半个多世纪以来,最有才华的将领不得不率领俄军打一场永远也打不赢的战争。

从某种意义上讲,布鲁希洛夫是俄罗斯现代军队之父。

这位六十二岁的大将,亲手完成了俄罗斯军队的现代化改革,并且在过去十多年间把俄罗斯军队打造成了一支劲旅。由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