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拆东墙补西墙

第三十七章 拆东墙补西墙 (第3/3页)

以色列,然后从西太平洋方向上抽调三支舰载航空兵、加强之后补充给第四舰队,而其他舰队则用刚刚组建的航空兵补充。

这个提议,立即得到了卢卡斯批准。

战争迸发前,美国海军总共有十六支舰载航空兵联队,其中十五支是作战部队,另外一支是锻炼部队。除此之外,还有三支舰载航空兵联队已经组建、正在进行锻炼,而这三支联队计划部署到第二批“企业”级航母上(因为首舰命名为“美国”号,但是二号舰“企业”号首先服役,所以又被称为“美国”级)。也就是说,美国海军还有富余的空中力量,只是暂时不具备作战能力。

当然,这不是大问题,因为要到十二月底,才会攻打冲绳岛。

结果就是,战场时间十七日清晨七点左右,第四舰队的两百多架舰载战斗机就启程飞往以色列,在当天上午十点左右到达。因为海军的舰载预警机性能不大好,所以空军增派了六架大型预警机。

完成这个任务之后,第四舰队离开了亚丁湾,全速赶往东印度洋。

按照乔丹的安排,第四舰队在到达澳大利亚附近之后,将获得来自第七舰队的三支舰载航空兵联队,并且在接下来的两天之内,再补充数十架战斗机,而第七舰队的三支航母战斗群将退回到夏威夷附近,到十一月底获得补充之后再赶往关岛,并且在十二月底以预备力量的方式参与战斗。

这个安排很巧妙,可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最严峻的问题就是:在十一月十九日之前,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上的兵力将完全对等,即两个方向上都只有六支航母战斗群,对中国海军剩余的四支航母战斗群没有绝对的兵力优势。

说得简单一些,只需中国海军抓住这个机会,决战就将提前打响。

即便中国海军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也很有可能对十二月底的进攻产生影响,因为正在锻炼的三支舰载航空兵联队原本计划到二零五三年才能成军,而现在提前了几个月,锻炼肯定不到位。在三分之一的舰载航空兵部队欠缺战斗力的情况下,美军攻打冲绳岛的难度将大幅度提高。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即美军舰载战斗机参战,等于证明了第四舰队在亚丁湾活动。也就是说,如果中国海军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就会在第四舰队到达之前派遣舰队进军印度洋,集中力量干掉第三舰队。

现实上,当时中国海军已经在努力搜索第三舰队了。

为了避免暴露行迹,第三舰队在十一月六日就主动撤离了五百多公里,只是这种局面很难维持下去。

当时,连乔丹都意识到,中国海军正在寻找决战机会。

中国舰队还没有进入印度洋,与第四舰队行迹不明有很大关系,即中国海军不想在印度洋上冒险。

只需搞清楚了第四舰队的行迹,中国海军肯定不会犹豫不决。

第三十七章拆东墙补西墙

第三十七章拆东墙补西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