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小事化大 (第2/3页)
装二十个装甲旅。
按照国土面积与战线长度计算,以色列最多需要十个装甲旅。
当然,前提是以色列打的是一场战略防御性质的战争。
毫无疑问,这个前提并不成立。
到十一月六日,以军已经攻占了大半个西奈半岛,只有南部地区还有少量埃及军队。只是在前几日的战斗中,以军没能歼灭埃军有生力量。经历了第五次中东战争,埃及军队早就知道西奈半岛易攻难守,所以一直把主力放在运河西岸。在以军发起进攻之后,埃军一路且战且退,大部分部队都退到了运河西岸。在攻打苏伊士运河的时候,以军再次遇到了难以克服的麻烦。
结果就是,以军在埃及方向上的进攻被迫终止。
问题是,战争并没因此结束。
埃及正在积蓄力量,中国很快就会参战。如果以军败北,最终肯定不会像第五次中东战争那样,在以色列国境线附近结束战争。不管是中国,还是埃及与叙利亚,最终目的都是攻占以色列全境。
以色列并不惧怕埃及与叙利亚,怕的是中国。
对以色列国防军来说,在伊拉克与伊朗先后表态之后,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虽然以色列国防军没有想过单独战胜中**队,美国的援助至关重要,但是美国的援助又不可能及时到来。原因很简单,在美以军事协作中,以色列的主要任务就是牵制住部分中**队,为美军在西太平洋上打开局面提供帮助。也就是说,美军更希望以军能够在中东战场上有所作为。
对以军来说,唯一的选择就是转移重点。
埃及方向的进攻一时半会难以取得重大突破,只能由攻转守,在苏伊士运河东岸建立战略性防线。
当然,重点不在埃及。
虽然到十一月八日,埃及军队依然控制着半岛南端的图尔与沙姆沙伊赫等地,但是在以军的奇袭下,埃及军队已经丢掉了在第五次中东战争期间给以军制造了巨**烦的第五站与舍尔等地。
也就是说,以色列国防军已经扫除了运河东岸的埃军据点,拉平了防线。
如此一来,以色列国防军在运河东岸建立战略防线的难度大大降低,而且不再需要在西奈地区留驻太多的作战部队。
接下来,以军要做的,就是从戈兰高地出发,攻打叙利亚。
相对而言,叙利亚的战略重要性超过了埃及。
原因很简单,美军已经夺得了印度洋的制海权,中国无法通过海运向埃及派兵,只能通过铁路向叙利亚派兵。
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出兵,将首战叙利亚。
以色列国防军要做的,就是在中**队到达之前横扫叙利亚。
事实上,这也正是以色列国防军战争方案的核心部分。按照以色列国防军估计,应该在十月底拿下西奈半岛,在十一月初出兵叙利亚,争取在十一月十日之前攻占大马士革,然后沿叙境内的铁路线与公路线,攻占其他主要城市。可惜的是,这份“完美计划”并没变成现实,反而在埃及军队的顽强抵抗下,一点一点的化为泡影。随着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