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本质 (第2/3页)
五百亿元的无息贷款,以及三千亿元的人民币贷款,并且以国家援助方式,提供了一百五十万吨粮食、三千万吨石油、五千五百万吨水泥,以及大量生活与生产物资,还派遣了数千名军事工程人员,帮助越南进行战后重建。
当年年底,中国、越南、老挝、柬埔寨与缅甸正式组成“中南半岛自由贸易区”。
二零三一年一月初,黎平寇出访泰国,正式邀请泰国加入自由贸易区,随后又在访问吉隆坡的时候,邀请马来西亚加入自由贸易区。
半个月后,马来西亚做出回应,答应加入自由贸易区。
随后,泰国也正式做出回应,成为自由贸易区的七个成员国。
三月初,在自由贸易区的第二次首脑会晤上,黎平寇提议,将名称更改为“中国-东南亚自由贸易区”。
大打经济牌的时候,中国也在外交上展开了努力。
经过长达三年的谈判,文莱当局终于在二零三一年四月底做出让步,在获得了巨额经济援助、并且加入自由贸易区的承诺之后,承认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并且交换侵占的岛礁与领海。
当然,南海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在中越战争结束后,中国加大了对印度尼西亚的外交攻势,一方面施加压力,一方面开出了优厚的条件。
只是谈判进展得并不顺利,毕竟印度尼西亚不是国。
不管怎么说,中越战争为解决南海争端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通过这场战争,中国表明了立场,还展示了强大的军事力量。摆在东南亚国家面前的选择并不多,要么与中国合作,要么被排挤在经济圈之外。
跟国家经济相比,南海那点利益就算不了什么了。
到了二零三一年,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在中国的帮助下,越南以奇迹般的速度完成了战后重建,而且通过与中国合作,国内经济飞速发展。根据越南政府在二零三一年初公布的经济发展战略,越南将在十年之内实现工业化,在二十年之内实现现代化。
对其他东南亚国家来说,这绝对是个巨大的诱惑。
更重要的是,地区经济体已经浮上水面。中国在东南亚加强经济圈建设的时候,美国在拉美地区、欧洲在北非与近东地区、俄罗斯在独联体地区都在做相同的事情,连日本与印度都在搞区域经济。
对东南亚国家来说,选择只有一个,即尽快加入以中国为中心的地区经济体。
虽然作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印度尼西亚有足够多的人口、也有足够多的资源成为地区经济体的领头羊,但是没有足够发达的经济,甚至没有实现工业化,也就没有资格领导地区经济体。
按照外界预测,印度尼西亚跟中国合作,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随着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控制力加强,美国继续收缩战略防线,印度尼西亚很有可能在三到五年之内做出选择。
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盯上了东南亚地区最后一个麻烦:菲律宾。
相对而言,菲律宾比印度尼西亚更加难以对付,因为菲律宾是美国的盟国,得到了美国的安全承诺。
除非打算与美国开战,不然中国不可能用武力手段解决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