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欲盖弥彰 (第2/3页)
进入南海。即便为了兑现承诺,帮助印度作战,日本海军也可以让舰队绕过菲律宾群岛,避开中国舰队。
在西太平洋上与日本舰队周旋,绝对是最糟糕的结果之一。
如果换成别人,肯定会使障眼法,尽量避免走漏消息,让日本海军认为中国不会派舰队前往印度洋。
牧浩洋没有这么做,因为这等于欲盖弥彰。
印巴矛盾摆在那,战争的动机与条件都已成熟,中国在这个时候保持低调,反而是画蛇添足。
以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做出高调反应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当然,牧浩洋也在这个时候耍了一个手腕,即让登陆舰队与运输船队按计划行动,并且让陪同航母战斗群作战的两艘快速战斗支援舰返回广州。名义上是补充弹药物资,实际上是故意做给日本与印度看。
虽然中国海军的两艘航母都是核动力战舰,两艘大型巡洋舰也是核动力战舰,但是舰队里的其他战舰都是常规动力。按照中国海军的传统,驱逐舰与护卫舰的续航力都不长,全速航行时更短。
如此一来,每支航母战斗群都有一艘快速战斗支援舰。
此外,“长江”级航母的载弹量只有一千二百吨,仅为美军超级航母的三分之一,比“黄帝”号都少了八百吨,持续作战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执行高强度作战任务时,必须每三天补充一次弹药。
这样一来,快速战斗支援舰必不可少。
如果远赴几千公里外的地方作战,还应该为每支航母战斗群配备一艘快速油轮与一艘快速弹药运输船。
支援舰艇没到位,航母战斗群就没有能力远征印度洋。
只要日本的情报机构盯住那两艘快速战斗支援舰,以及编在登陆舰队与运输船队里的其他补给舰,就会做出牧浩洋需要的判断,即中国海军舰队在短期内不会离开榆林港,更不会开赴印度洋。
这时候,会出现两种可能。
一是日本海军静观其变,直到八月初,两艘小型航母完成全部战备工作才出发。二是迅速采取行动,趁中国舰队无法出港的机会,抢先赶往印度洋。
显然,印日联合军事演习不会持续到八月份,印度不可能在演习之后再动手。
如此一来,印度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单干,二是等待下一次机会。
因为这场战争的根源是锡亚琴冰川的矿产资源,而印度早就拿到贷款,没有理由为日本火中取栗,所以最积极推动战争的不是印度,而是日本。只要日本不肯出力,印度就不会积极主动。
为了让印度采取行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