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八路军节度使——第二十一章:银绥线(6) (第1/3页)
“呸——真他娘的难吃!”
沈宸不顾细封敏达讥讽的目光,一口吐出了口中已经嚼了半刻钟却仍然是一块囫囵物事的干肉筋,不满地揉着腮帮子嘟囔道。为了以身作表率,这位八路军检校都虞侯使适才当着数百庆州兵的面大口大口啃食了一大块肉干,此刻整个胃似乎都在痉挛作痛。
吃惯了粮食作物的胃,消化起这种草原部落干粮食物来确实有些吃力。
“汉人就是娇气!有得吃总比没得吃要好,野外袭扰侦查,两三天没有东西吃是家常便饭,想要成为好的斥候,这是头一关,拓跋家的鹞子都是这样走过来的……”细封敏达嘴角轻轻上挑着道。
沈宸轻轻叹了口气,他也知道此番李文革为何一定要将士兵们携带的口粮由干粮改为肉干,只是知道归知道,迥然不同的生活习性还是让他对这没油没盐没滋没味的干羊肉难以下咽。
他看着远处默默进食的战士们,轻轻叹息着坐倒下来,仰头约略辨认了一下太阳的方向,随手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十字。
细封敏达一语不发地看着沈宸在两条十字线的四端标上了、n、E、s四个英文字母,然后开始在十字线左上方标示地点测算方位距离。
“这些弯弯曲曲的大食文字真的便这么有用?比你们汉人的天干地支还好使?”细封敏达问道。
目前阿拉伯数字和一些简单的英文字母虽然已经开始在军官中普及,但是用惯了方块字地军中秀才们还是很难接受,因为这个缘故。李文革军中目前通用的坐标标示方法还是天干地支标示法,为了计算方便,阿拉伯数字被强制推广,尽管目前很多军官私下里往往将阿里拉伯数字换算成汉字再进行计算使得这种强制推广名存实亡,但李文革还是坚持这一政策,理论和技术的革新往往不是一代人的事情。李文革在期待着若干年后丰林的数算专业学童们肄业——那将为他的军事改革和技术变革注入新地血液。
对于英文字母,李文革就不强求了,这门李文革自己也并不是很擅长的未来的外语作为语言而言并不是非常出色,但是二十六个字母作为计算工具却是很有用的。在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和参谋军官中,只有沈宸和秦浩然敏锐地感受到了这一点,自觉地在计算和测量中使用这些弯弯曲曲的符号。
“瞧着吧,终有一日。这些文字会在军中通用。到时候不懂这些文字,便算不得好斥候!”沈宸一面低头描画着一面微笑回敬了细封敏达一句。
细封不屑地哼了一声,显然是不信。
一声尖锐的哨子声响起,沈宸和细封顿时抬头同时站起身型,警惕地望着东面山坡上负责望警戒地那个岗哨以及其身旁那棵早已被砍断只是被勉强靠在山崖断坡上地小树。
过了良久,那个岗哨并没有放倒小树,而是挥舞着双臂做出了一个“安全”的手势,两个人这才放下心来,重新坐了下来。
少顷,一匹马承驮着一个斥候军官沿着山谷转进了山来。
沈宸觑着眼睛望了望。认出此人名叫白定兴。现任骑兵队正,仁勇校尉。
白定兴来在两人左近,翻身跳下了马,平胸行礼后以疲惫却仍然干脆利落的声调报告道:“东北方向,甲子,十里,安全!”
沈宸默默地听着。在自己画的草图上节选出两个坐标。框定了一个范围,搓着嘴唇紧锁眉头思索着。
细封敏达却并不似他般犹豫。站起身道:“饶过这座山便转向东,我们现在距统万城距离当在百里之内了……”
“你确定吗?”沈宸抬起头盯着细封敏达问道。
“这一带没来过,不过再往前靠近一点,我应当可以认得!”细封敏达环顾着四周答道。
沈宸轻轻摇头,伸手捏起一把干松的黄色土壤用手指细细捻着,道:“山中道路崎岖,我们走不了直线,这两天我总觉得越走越不对劲。”
细封敏达皱起眉头问道:“哪里不对劲?”
“统万城最干系重大的地利是什么?”沈宸反问道。
“喀司乞略河!你们汉人叫无定河!”细封答道。
沈宸点了点头,继续问道:“无定河在夏州境内是有支流的吧?”
细封敏达有些不耐烦:“那是自然,河流分岔的地方才有草场和肥沃的土地,才能够建设城镇,这是常识,无定河在统万城东面分为乌水和红柳河,是先有这两条河,后才有的统万城。”
沈宸点了点地面:“就是这个,我们到现在为止也不曾找到这条红柳河……越过长泽之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