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抖音效应(上)

最新网址:m.doupocangqiong.cc

第三百二十四章 抖音效应(上) (第1/3页)

“y……”

约书亚-库什纳锁紧眉头,低声将这个词反复念叨了好几遍。

并非是他未曾听闻过这家公司。

而是他实在想不到为什么韩易会对它青眼相加。

什么是y?

一个上海闻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短视频应用程序,于2014年8月正式上线,其核心策略,就是为用户提供体验全面超越Vine的全新应用。

当时,Vine还是短视频这个赛道上无可争议的绝对领先者,2012年6月创立,2012年10月便被Twitter以3000万美元的价格整体收购。2013年1月24日,第一个版本正式上线,其别开生面的六秒短视频循环玩法,迅速俘获了一大批欧美青少年。

2013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的半年时间里,Vine成为了世界范围内用户增长量最快的应用程序,增长率达到惊人的403%,远超第二名flickr的146%、第三名Instagram的130%,还有第四名WhatsApp的123%。到了2015年底,Vine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拥有两亿注册用户的庞大社群,被誉为带动Twitter生态圈发展的下一个火车头,重要程度与Facebook的Instagram不相上下。

但Twitter从来就没有成功解决Vine的几个致命问题,这个存活时间不到四年的短视频应用,在崛起的同时就已经走上了衰落的道路。首先,Twitter对旗下的应用程序,没有一个统一和连贯的运营理念,Vine如日中天的时候,Twitter本身还在研发他们的30秒视频功能。

其次,Twitter不知道该如何利用这个App来赚钱,后世被抖音玩出花的付费推广,Vine直到停止运营也没有上线。这导致母公司损失了数以亿计的商业化收入,广告商亦因此转投Facebook和Snapchat。

更重要的是,收购Vine的时候,Twitter让大部分高管留任,这些高管对于他们创造的短视频奇迹非常自信,几乎是原教旨主义式地守护着他们的“六秒原则”,即短视频只能被限制在六秒的时间框架内。这导致用户的创意和表达欲严重受限,所以,当Instagram于2013年6月上线15秒短视频功能后,当时热度正在飞速攀升的Vine,其实就已经在流失用户了。

多重负面因素影响下,2016年10月27日,难以为继的Vine宣布,将禁止用户上传新的视频内容,宣告了该应用的正式消亡。一时间,各种所谓的深度报道纷至沓来,把Vine,和它所代表的短视频平台,贬得一无是处。

“千禧一代确实喜欢观看十秒左右的视频,但不会刻意在网络上搜寻这些视频,它们是碎片化娱乐的补充,是社交媒体平台的余料。离开Facebook、Instagram或者Snapchat,单独提供短视频娱乐的平台,会生存得相当艰难。”

这是CNBC专栏记者米歇尔-卡斯蒂略给Vine的盖棺定论,也是诸多风险投资从业者对短视频平台的共识。

包括约书亚-库什纳在内。

“你看起来好像对y……”韩易身子向前倾了倾,“不是很满意的样子?”

“产品本身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我试用过,很有趣。事实上,关于y的投资案,两年前就被团队呈报到了我的办公桌上。”约书亚-库什纳用指腹抹了抹嘴唇,回应道。

“但你拒绝了?”

“硅谷大多数的风险投资公司都拒绝了。”约书亚细致地解释道,“你可能不太了解当时这个团队是什么情况……他们融了25万美元,本来想做一个在线教育平台,邀请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来平台开课,每节课三到五分钟。但许多学科太过复杂,根本不可能用几分钟的时间就讲完一个知识点,而且最致命的是,知识本身并不有趣,或者说他们没有把知识包装得很有趣,所以,那个App,基本上是一发行就宣告失败了。”

“我还记得我跟这个团队电话沟通了大概半个小时,我在纽约,他们在上海,我下午三点才有时间,他们就真的等到了凌晨三点。我们的谈话非常愉快,团队本身也非常高效且诚实,没有跟我耍什么花招……但是他们当时的情况真的太令人担忧了,25万的资金只剩下8%,为了不把这笔钱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doupocangqio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