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8:说什么君子…… (第1/3页)
满殿君臣追寻的结果,竟然就这?
秦为用最简单粗暴的法子,直接颠覆了他的认知。
拼了命的刷题再刷题,把见过的没见过的题目做了一遍又一遍,而后那些权贵子弟自然就成了炮灰。
你一天做一篇文章,就算做得再怎么引经据典,也比不上人家一天做二十道题。
说白了就是一个概率的问题。
那些负责出题的大儒,可能这辈子都没做过这么多的题目,那这个押题概率就更大了,只要勤做题总能碰上类似的考题。
如果不能,那只能说明你还不够勤奋。
这就是现实版的勤能补拙……
他竟然用这种方式兴盛了国子监!
这太特么的太不讲究了吧?
你让我们这些从小就把圣贤学问,奉为真理的人情何以堪啊!大家谁不是手捧圣贤如虔诚的教徒一般。
偏偏这些人却把圣贤当做了刷题的工具。
还有一个更恐怖的事情!
大家一经涌入脑海,便没法淡定了,要是天下人都知晓了这个法子……
读书读书,翻来覆去的就是那几本书,毕竟不是人人都是圣贤,不可能每年的试题都做到推陈出新。
那圣贤也就不是圣贤了。
只要我把那几本书背的滚瓜烂熟,释义也弄清楚,然后就是拼命的刷题……管逑你出什么题目!
就是刷题就完事了!
做多了之后,自然熟能生巧,只要找到一个靠谱的老师指点评价文章诗词,这事儿八九不离十就成了。
这会儿大家才恍然大悟……合着当初秦为高价聘请那六个大儒去国子监教学,原来就是为了这个啊!
他不是看重了大儒的学问,而是看上了这些人出题的手法和判断。
若长此以往下去……国子监便能批量出产人才了啊!
直到几十年后的熙宁变法,王安石同志上台之后,才提议这种用诗经、书帖、墨义选出来的人才完全没有卵用,大宋的科举选题才慢慢开始改变。
不过这都是后话。
现在,科举靠得就是这些,而国子监就是抓住了科举的漏洞!
这样下去不行啊!
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浓郁的担忧。
他们不能不怕。
若任由国子监这么发展下去,十年之后大宋将再无儒学,有的只是一群利用儒学应付科举的考试机器。
“可怖!”
不知是谁下意识发了声。
众人也跟着微微点头,的确可怖!
这个少年无疑是打破了目前科举的节奏了。
这是一次板上钉钉的问答!
今此之后,无人再敢质疑秦为在教育上的成就!
张之白很头痛。
他到不是在乎秦为能否成为教育家。
就算他秦为能飞升成圣,也和朝廷没有半毛钱关系。
他在乎的是,经此之后朝廷的科举将要何去何从?就好像……原本神圣不可侵犯的一个人,忽然成了人尽可夫的婊子。
这种落差他们有些手足无措了。
圣贤学问是要庄重的去学,抱着敬畏和明理之心去学,若是再往前倒上千百年,读书人每日学习时,甚至要先沐浴焚香才行。
如此敬畏庄严,方才能得名君子。
这是规矩,千百年来传下的规矩!
可今天这个规矩被人给打破了,更是一脚一脚的将古来圣贤赤果果的踩进了泥里。
有人便开始在想,能否通过打压国子监的学生,来达到拨乱反正的目的。
可只是稍微想想,旋即就放弃了这个念头。
你总不能管住人家读书吧?人家如何刷题是人家的事儿,就算遏制住了国子监,但这种事儿就像是蝴蝶效应。
国子监不用,别的读书人也会用。
谁不想一朝得势金榜题名呢?以前大家都在苦苦追寻科举的门道,现在现成的例子摆在了眼前,谁不用谁就是傻子。
说什么君子……
那只是现如今那些掌权者束缚下面人的一种说辞罢了。
尽数往来圣贤,谁敢亲口说自己是君子?那不过是后世人追捧的称谓罢了……再者说,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君子。
别的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