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搞农庄,抓到了王健

第201章 搞农庄,抓到了王健 (第2/3页)

,可以建立几十个大型的农庄。因为是生夏宗自己搞起来的农庄,灵山卫的军户,只是被动的帮忙干活,拿取工钱,他们也用过分担心王健杀回来以后,被秋后算账。一举两得,也算是一个折中的办法。

三人就大农庄的事情,商量了一个时辰,倒也很有心得。最后,三人决定,不再搞分田分地,搞大农庄!刘航和刘宝玉两人不顾劳累,连夜敲定大农庄的相关细节。两人越说越起劲,原来的疲惫,一扫而空。

他们两个如此热衷搞大农庄,除了上述的原因以外,还有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农庄能够高度的将粮食集中到自己的手上。他们两个都是搞内政的,最怕的就是手上没钱没粮了。刚好大农庄可以为他们最大限度的提供钱粮,两人怎么能不积极?幸好王铭宇这个急性子不在,否则,说不定现在就要贴告示了。

按照他们的计算,一个万亩农庄,每亩的稻谷产量三百斤左右,每年可以出产三百万斤稻谷。五百名工人需要消耗的粮食,不会超过五十万斤。换言之,其他的二百五十万斤,都落入了生夏宗的粮仓。相对于每亩地四十斤的税收,差距太大了,比例是六比一啊。

要是灵山卫的军户,积极要求分田分地,大农庄是搞不起来的。田地都分下去,到了个人的手中,还怎么搞?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军户们心存疑虑,不敢主动的去分这些田地。既然他们怕担风险,那就换一种方式。你来给我们的农庄干活,这样,即使被王健抓到,也没有大碍了吧。既然风险小了,那么,收益自然小了。

听到两人的计算数字,张准也忍不住大为心动。一个万亩农庄,每年就有两百万斤(约一万石)粮食的收入,要是弄上几十个,几百个,岂不是……明末最缺的是什么?粮食啊!只要掌握着足够的粮食,又有先进的武器,还怕什么敌人?

“大人,我们抓到王健了!”

三人正在热烈商量的时候,忽然间,吴清亮急匆匆的赶来,向张准报告了一个好消息。

“很好!”

张准霍然站起来。

抓到了灵山卫的主人,张准当然高兴。

只是,灵山卫原来的主人,就未必高兴了。说起来,王健也是相当的倒霉。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落在张准的手上。其实,出城以后,王健就后悔了。没有了坚固城墙的掩护,他们和张准的部队,在野外交战,更加没有胜算了。但是,留在城内,同样没有胜算。城门被炸开,最终还是要跑路。想来想去,两头不是路,只好继续逃跑。

为了安全起见,出城以后,王健等人就分开不同的方向逃走了。有的向高密的方向跑,有的向诸城的方向跑,还有的向日照的方向跑。王健本人,是向日照的方向跑的。他觉得,只要经过日照,跑到沂州,进入兖州府的领地以后,可能会安全一点。张准的追兵,应该没有胆量追到沂州的。

毕竟,山东都司在山东防守最严密的地方,不是济南府,而是兖州府。因为兖州府是鲁王府的所在地,孔子、孟子的家乡。以前闻香教在兖州府闹了几次,声势都相当的浩大。天启二年的闻香教大起义,更是连孟子的后代都杀了,搞得天下士子,纷纷上书朝廷,闹得沸沸扬扬的。天启皇帝一怒之下,着实杀了山东的好几个大员。自此以后,山东都司再也不敢掉以轻心,一直在兖州府的各地部署有重兵,以防止意外。

针对敌人分散逃跑的情况,负责前线指挥的郝林勇,也将护卫队分成了五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小队,分头抓人,抓到谁就是谁,抓到多少就是多少。如果有负隅顽抗的,当场击毙。结果,好运气落在了吴清亮的小队头顶上。他们在追击的过程中,侥幸的发现,跑在他们前面的,居然是王健!

“追!”

“活捉王健!”

这一下,吴清亮可来劲了,当即带着战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