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弹压流言蜚语

第155章 弹压流言蜚语 (第2/3页)

往京师送个加急文书,都要两天两夜。等京师接到急报,那边早就黄花菜都凉了。

口头传播信息还有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以讹传讹,消息严重失真。按照现代的信息传播60%的理论,一个信息只要口头传递五个人以上,内容就基本上变样。何况是这些不知道经过多少人的流言传播?在这纷纷繁繁的流言中,谁也不知道哪个流言是真的。按照人的趋利避害的心理,很容易相信最夸张的那一个。

鞑子已经入塞半个月的时间,官府始终没有贴出具体的告示说明情况。结果,谣言自然是越传越厉害。事实上,来自后世的张准,相当清楚,鞑子的第二次入塞,其实兵力不足四万人,其中有一半是蒙古人。鞑子攻击的重点是大同、宣府一带,目的主要是抢掠人口和财物,并没有袭扰京师的计划。至于攻下京师什么的,更是胡说八道。鞑子攻破了东江镇,要渡海南下,也是荒诞之至。

然而,这样的实情,在这样慌乱的情况下,又会有多少人相信呢?张准自己,又有什么办法,证明自己所说的一切,才是真的呢?张准忽然发现,面对这种历史大事,自己根本没有干预的能力。不过,就算干预不了历史大事的发生,最起码,在浮山城这一亩二分地,他要尽可能的消除这些流言的影响。

受到鞑子入塞影响的,还有杨锐锋主管的精盐生意。由于外地有大量的难民涌入山东地区,山东各级官府,不得不在很多地方,设置了关卡,拦截这些难民。结果,孙维娜的精盐销售网,同样受到了拦截,出货量大大的减少。幸好,黄四郎和郭明泰那边的销售渠道,没有受到影响。杨锐锋于是开足马力,为他们两个生产精盐,收入方面总算是没有减少。

鞑子的这次入塞,谁也不知道要持续多长的时间。但是想来两三个月肯定是有的。在没有抢到足够的人口和物资之前,鞑子不会轻易的离开。由于内地的明军深深的忌讳鞑子的战斗力,因此,肯定不敢干涉鞑子的抢掠行动。换言之,鞑子愿意逗留多久就逗留多久,什么时候他们心满意足了,才会离开。幸好张准开辟了精盐的第二条销售渠道,否则,这一两个月,收入都要大受损失。

随着鞑子的入塞,在很多地区,爆发了相当规模的混乱。这些混乱随后又发展成为暴乱。暴民们打家劫舍,抢夺财富,无所不作,无所不为。当地的官兵纷纷出动,对暴民进行镇压。在这样的背景下,只要是被抓到的,自然是杀无赦。结果,兖州府一带,着实是杀了不少人。但是,官兵杀人越是凶狠,民众的反抗情绪同样越是激烈。有传言说,闻香教已经准备好了,即将在山东发动大规模的起义。

闻香教自从诞生的那天开始,就始终是山东地区的头号隐患。山东巡抚朱大典、登莱巡抚杨文岳等,接到闻香教可能发动起义的信息,都是紧张得不得了,下令各地严加弹压。莱州府一带,莱州守备李成栋也接到了相关的命令,严密弹压闻香教。这个消息对于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