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85【稀奇古怪的科举考题】 (第2/3页)
官家体恤举子,每人都给炭取暖。莫把号子封死了,当心会中那炭毒。”
“当当当当!”
敲锣军差大喊道:“南方举子听好了,莫要封死号子,否则会中炭毒!”
胡铨自己带了炉子和水,点燃炭火开始熬粥,顺便烘烤已经冰冷的白面馒头。
终于熬到天亮,考试官和监试官都到场了。
一份份誊抄好的考试题目,被贴在巨大的木板上,由二三十个军差举着,从考场的各处缓慢走过,一边走还一边念诵那些题目。
为了保密,无法提前印刷试题。
甚至连今天的考试题目,都是昨天讨论确定的。
而下一场考试的题目,到现在都还没有确定,只是由主考官们商量出大致范围。
大明新朝的科举规矩极严,不像旧宋的礼部试,主考官居然能中途请假离开贡院——很容易泄题!
考试内容也大大增加,不仅添加了数学、物理、实务,就连传统经义题也有所变动。
比如今天的内容,旧宋只考《论语》和《孟子》,大明却还要考《大学》和《中庸》。
当然,八股文依旧没有兴起,只有类似八股的几个套路。
李公鉴听军差念着考题,不时探出脑袋去看木板。
木板上的考试题目,是用了标点符号的。
今年考生在礼部领票号时,礼部官吏再三强调,答题时必须使用标点符号。如果符号多了记不住,至少要使用逗号和句号。
这个对考生而言很简单,因为他们从小就学“句读(逗)”,那是老师传授知识的核心部分。
一口气行完,称为一句。
行气过程中的停顿间隔,称之为读(逗)。
士子们平时读书,会自己标记句读,朱铭只不过把句号和逗号变得更规范统一。
李公鉴先把题目全部誊抄,上午答完《孟子》和《论语》。
至于《大学》和《中庸》,李公鉴显得有点慌乱。
这两个玩意儿,在旧宋不是必考内容,虽然早就名气很大,但也有许多考生没学过,或者只是简单学习过。
李公鉴来到东京之后,专门购买了太子注疏的《大学正义》、《中庸正义》。他一直关在客栈里面背诵,文章不长能够背下来,但此时此刻却有些已经忘了。
幸好朝廷也知道这种情况,《大学》和《中庸》仅各考一题。
并且,不必按照太子的注疏作答,避免没认真学过的考生被拉分太多。
总的来说,这届科举只是一个过渡。
李公鉴搜肠刮肚,好歹把两篇文章写完,反复修改之后感觉没问题,这才小心翼翼誊抄上去。
傍晚,天色越来越暗,还有考生在奋笔疾书。
不给蜡烛,直接收卷。
因为现在的蜡烛价钱很贵,不像明清两朝那样便宜。
北宋初年,寇准在家只点蜡烛,不喜欢点油灯,竟被欧阳修批评生活作风有问题。
妥妥的奢侈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到了北宋末年的时候,根据质量的好坏,一根蜡烛大概价值100文到500文。
两根品质上佳的蜡烛烧完,等于一贯钱就没了,就连官员也不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