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人皮曲谱 (第2/3页)
小七彩沉默了一下,深吸了一口气,道,“写在一张人皮上!”
人皮?
我隐隐约约不妙,问,“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发现?”
小七彩道,“那张人皮经过权威鉴定,经过了四道工序才能保存下来。也就是深埋,无菌,密封,恒温这四道。权威人士初步鉴定,那张人皮保存下来的年代,应该是唐朝以前!具体的,因为年代太久远,无法有效推测。现在又拿去用仪器检测了,希望能有发现。”
我想了想,道,“也就是说,这乐谱的年代,从唐朝以前就有了?可为什么要记载在人皮上呢?”
小七彩道,“毫无疑问,这是一首唐朝以前的乐谱,而且你们现在手里拿着的,是经过专家翻译过来的五线谱。实际上那张人皮上真正记着的,是这个……”一边说着,小七彩一边拿出自己的手机,让我们看。
手机上,那的确是一张颜色发黄发暗,看起来让人感觉触目惊心的人皮,但更加吸引目光的,是那张人皮上记载的文字符号。
我和冯天松一看之下,几乎是第一时间叫道,“怎么是日文呢?”虽然我不懂这上面想要表达什么,但那的确是日本的文字符号无疑!
哪知小七彩却摇了摇头,道,“这并非日文,而是盛唐之前的乐谱记录文字!”
我和冯天松同时身子一震!
小七彩缓缓道,“日本文字(假名)并非日本人所发明,大部分人可能认为,在公元5世纪左右,日本人民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一种崭新的音节文字-假名。但实际上,我国唐代的乐谱,就已经出现了‘片假名’!”
也就是说日本很早以前就山寨了中国乐谱上的文字,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成自己国家的
特殊文字?事实真的是这样么?我们不得而知,但从这张乐谱上来看,的确,和日文十分相似。
小七彩接下来给我们说了一段有关盛唐时期的历史。(虽然这段历史部分人可能觉得很枯燥,但我和冯天松却听得津津有味,因为在这段历史的背后,出现了一件十分诡异的事情,和以后发生的一切,相互联系。)
以下,就是有关那段历史的典故。
盛唐时代,日本派遣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唐朝的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时期,数量也是历史上最多的。而在这些留学生中,有一个吉备真备的日本人,是最著名的。
他两度随遣唐使来中国学习,而且他喜欢音乐,精通音律。第一次回国时,除带回大量佛经和《大衍历》之外,还带有乐器铜律管和《乐书要录》,对唐时音乐传入日本起了关键作用。(这些乐器、乐书均藏于奈良正仓院。可以查到)
由于吉备真备精通音律,自然认识并能演奏燕乐半字谱。他又是第一个将《乐书要录》带回日本的遣唐学人。
所以他第二次回国后,执教于太学。尽管日本正史没有明确记载吉备真备是片假名的创造者,但民间传说却认为吉备真备执教于太学时,根据汉字偏旁创立了片假名,这件事情在日本,很多人都知道。休帅乒才。
事情很可能是吉备真备在教学中,第一个将燕乐半字谱中的谱符用来记录日语语音;或者是他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