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是他太优秀不是因为我笨 (第1/3页)
张一凡这边,却是真没时间理这些京官,因为香山县第二次粮田归公分配又要开始了。
户口的核对,主要是核实登记在册的人口真实情况,比如这两年死了的,要除名,死人是不能再分配粮田的。
接受百姓监督、可以直接到县衙举报。
只要不是一手遮天,这种会损害别人利益的事情,百姓会比官府都关心。
第二个事情,自然是核实这两年新开荒的粮田有多少,哪怕还没到粮田归公阶段,也要登记在新开荒粮田的册子上。
同样的,这个事情是关系所有百姓会分配到多少粮田的问题上,也接受百姓监督,可以直接到县衙检举。
香山县这边,绝大部分户籍百姓都认识几个字了,能看懂官府有关田地的公告,因此接受监督的程度也更高。
另外,还要核实上一次分配的粮田,到底有没有本人耕种,这关系到连续两次之后农转非的事情。
没有例外,同样受理百姓监督和举报。
这些事情,都有章程可查,在第一次粮田归公分配的基础上再做,要轻松不少。
至少,张一凡这边要轻松不少,忙得,还是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
当然了,这些事情,和香山县户籍的非农户没关系,因为他们不参与分田地。这个时候,还是有很多人羡慕那些农户的。
在这整个过程中,李善长等人也关注了。毕竟他们知道,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香山县这种粮田归公分配法,很可能会在全天下推行的。
不过按照朱元璋的旨意,他们只是来香山县考察全民教化的事情,因此,更多的,也只能关注这一块。
等到洪武十一年十一月上旬的时候,他们也基本上有了结论。
第一,香山县户籍的百姓,识字率极高,要远超其他地方,包括京师。
第二,香山县官府有钱,在社学免费的基础上,还设立了奖学金和适龄儿童不上学的处罚措施,官方强制并且保证所有孩童都能上学。
第三,香山县的文风很好,那个对普通百姓公开的藏书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增强了百姓主动识字的意愿。
第四,香山县通俗文学社在引导百姓读书方面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评书开始盛行,百姓爱听故事,特别是驸马和那个罗贯中创作的书籍,吸引了很多人主动去识字,去买书看。
第五,识字百姓多了的一个好处,就是在香山县粮田归公分配事情中,百姓能明白官府政策,并且及时做出反应。具有代表的事情之一,就是官府接受了不少有关粮田归公分配中的举报,让官府少花了很多精力,更免于被刁民糊弄。
第六,识字百姓多了的另外一个好处,在香山生活中,其实处处都能感觉到。店铺伙计、路上行人等等,都更为明理,语言交谈间、行为做事上都有反应出来。
李善长和宋濂等人感觉,香山县的百姓,如果参加以前的科举,肯定不行。因为他们不了解儒家经典,但是,这种具备一定文化的生活气息,却是极好的。
因为有驸马提供的字典范本以及绝大部分的简化字稿子,让李善长他们减轻了很多工作。
眼看着再不回去,就要赶不回去过年了。至少他们已经能交差,回到京师之后,把字典完善之后就可以了。
因此,他们一行人,终于还是启程返京。
临走之前,香山县码头,李善长拉着来送行的张一凡说道:「驸马真得是天纵奇才,实乃我大明开国以来治政第一能臣也!」
捧,继续捧!
当然,这也是真心话!
香山县的一切,不亲眼来目睹,那是真不会相信的。
以李善长对朱元璋的了解,他感觉香山县这边的政策,会有很多被朱元璋拿去在全天下推行。
这个驸马,在治政方面,真得是了不起!
本来的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