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两场战争 (第2/3页)
要么他放弃辽东,要么就只有采取手段遏制朝廷官军的进攻。
他正在想着呢,忽然,就见朱棣带着一丝兴奋,指着沙盘问道:“如果海州卫这边能吸引鞑子重兵的话,是不是我们可以派出一支骑军,从这里出关,奇袭鞑子老巢?”
听到这话,张一凡默默地抬头看了下这个老六,就你厉害!
果然,徐达一听,便断然否决道:“不行,如此太过冒险。何谓鞑子重兵?鞑子老巢还有多少军力,如何部署,你可知道?另外草原之上,是否另有鞑子迁移过来,你可知道?如果鞑子重兵回援,能否走脱?战死将士不说,受伤的将士,面对鞑子追击,可能活下来……”
朱棣听了,脸色有点不好看,那点兴奋早已消失无踪。
徐达看着他,严肃地说道:“兵者,死生之道,务必知己知彼,尽量提高胜率,方好用兵。诡计偶尔为之,如依仗之,有朝一日,必然会吃大亏!”
听到这话,张一凡忽然想起来了,大明朝中后期的辽东名将李如松,就是领着他的铁骑打打打,似乎所向无敌,结果一个不小心,鞑子设了埋伏圈,把他给阴死了。
就他印象来说,包括朱元璋在内,徐达等人,其实都是喜欢以大欺小,用绝对的优势去打敌人,否则就尽量不打,苟着积蓄力量。
这种法子,该是正常用兵之道,常胜之师该有之道。
果不其然,就连一向悍勇的蓝玉,这一次也没帮朱棣说话。
悻悻然间,朱棣瞄了一眼张一凡。
张一凡一见,露出老气横秋之态,对朱棣说道:“金玉良言,切莫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你……”朱棣顿时来气,可又发作不得,因为张一凡没说错!
张一凡一见,便咧嘴笑了:“是你让我来的,忠言逆耳之事,我自然是责无旁贷的。”
朱棣听了,心中默默地说道:“且让你得意!”
徐达在边上看着这一幕,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微微点头。
随后,他们几个人商量完了之后,便正式召集军议。
蓝玉这边,领三千骑军,五千步军,由辽西走廊一侧行军,押送粮草辎重前往辽东。
徐达坐镇北平,做好防范,以免被鞑子偷家。
而张一凡陪着朱棣,领着火器部队前往觉华岛。
临走之前,徐达私下找到张一凡,对他说道:“燕王毕竟是年轻,有的时候会有冲动。而你虽年轻却很稳重,燕王又听你的,为免他一时冲动,你能否陪在他身边?”
张一凡:“……”
这个老丈人,对自己女婿是考虑地真周到!你信不信莪也年轻冲动一把,回头和朱棣那个老六整个大的给你们看看?
然而,他虽然是这么想,但是看到徐达一直带着期望看着他,无奈之下的张一凡,只能点头答应道:“您放心,我离开南京的时候,我父皇也交代过,我会看着他的。”
……………………
洪武十四年六月上旬,朱元璋以傅有德为统帅,沐英为副帅,领二十万大军,发起了西南战事。
与此同时,北方这边,大明这边也派出了将近六万人马,开始了局部战事。
对于朱元璋来说,他当然是知道北方这场小规模战事的。不过他的注意力,或者说主要精力,还都是扑在西南战事上。
二十万人马的后勤,对土司政策,对残元的策略,他都一一过问,甚至还亲自交代攻打云南的具体战略。大体上要怎么打,都给出了指导。
这时候,谁也没有在意北方的这场小规模战事。
不过对于辽东的纳哈出来说,那就绝对不是小事了。收到探马急报之后,他就召开军议,商量明军的意图。
情况只是一通报之后,那些低级将领便纷纷吆喝了起来。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末将以为,当立刻出兵,截住明国的援军,在野地里歼灭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