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老去之前+横川三迁(续) 寻找父亲(十六)

在我老去之前+横川三迁(续) 寻找父亲(十六) (第2/3页)

定是真正的肯定,而非出自老师或母亲之口的虚伪的欺骗。这是一个悖论,因为父亲不作伪,所以他从来没有得到他的肯定,其中最接近的一次,他偶然临摹了一张画,父亲看了很久,说了句“画得不错”。这句话陈四平一直记在心里,然而也仅此一次,他没有画画的天赋,也没有耐心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他记得有一次,父亲说起他的母亲,也就是陈四平祖母的厨艺,“很多人都觉得母亲做的饭菜最可口,但我并不这么觉得,饭店里厨师的手艺,很多时候要好得多得多。”现在陈四平能够领会父亲在表达什么,母亲做的饭菜最可口,重点是“母亲”而非“可口”,然而父亲剥离了感情的因素,客观评价母亲的厨艺,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是在为自己辩解,那是一种“生理的缺失”,与道德无关!

“美国《精神病诊断统计手册》把人格障碍分为三大类九种,‘边缘型’是‘紧张、情感、情绪型障碍’中的一种,表现为‘在人际关系中感情冲动,不稳定’。需要说明的是,‘没有区分标准行为和病态行为的绝对标准。而且标准的概念也取决于不同的社会关系。’对人格障碍的判定不能忽略文化的要素,一种文化下的‘正常’很可能是另一种文化下的‘不正常’。

“有些学者把边缘型障碍的产生归咎于缺乏爱的教育……边缘型障碍病人在一份问卷中表示,他们对父母的不满意程度大大超过了健康的人。他们把父母形容为严厉无情、性情暴躁、性格懦弱、发号施令。当然,对这些调查结果不能全信。倘若有边缘型障碍患者说,他们在童年时受到比别人更多的殴打,可以把这种对身体的暴力看做是疾病的一个真正的原因。但也有一个可能,这些边缘型障碍病人从小忤逆不孝,所以父母煞费苦心,才迫使这些野孩子就范。父母在孩子屡教不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