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 吃饭问题 (第3/3页)
个思路去搞专题提升工程,不过这就得在北方来搞,同样拿出五千亩地搞小麦杂交和现有品种种植实用技术提升。
科研这一块其实还好实施,人力物力的投入不算太多。
就是高建武提到的灌既这一块工作就有些没边了,现在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基本上就没有,相当于全部都要从头开始。别的不说,光是水库这一会儿就要花费不知道多少的工作量。何况除了水库,还要修建沟渠。
这件事还牵扯到水力发电一系列的问题,高建武想将这些事情推出去,现在都不太可能了,因为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未来这些是如何演变发展的,现在如果不做好设计的话,很多事情后面还要从头开始,浪费很多的人力物力。
限于目前的技术条件和物力,大江大河的水利工程,高建武现在通通把它放在一边。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支流水利工程建设上面。
高建武提出第一批水利工程,选择以防洪、灌既及城乡供水、发电为主,兼顾航运,并具有拦沙减淤等效益的综合利用工程作为优先发展对象。
这样,在具有良田灌既和人口密集地区的水利工程作为优先工程,按照高建武的这些原则去筛选,按照当前物力能够承担的条件优中选优开展水利工程建设。
一年干他几十个,灌既土地面积能做到几百万上千万亩的话,一个五年计划下来就是几千万亩,这个就不会单纯看天吃饭了。
现在自产的水电装机机组,最大容量水轮机已经开始做到5万千瓦,同丰满水库瑞士产6.5万千瓦的机组已经相差不远,开展大型水利工程条件基本上具备了。
从500K到5万千瓦,水电这块进展也是时候发挥作用了,相比火电现阶段根本无解的污染问题,水电站的后遗症要小得多,作用却又大得多。
这方面高建武的建议是尽力为之,有合适的地方该建就建。
高建武兴农建设的方方面面,说起来每一个方面都是大问题,所以哪怕这项工作仅仅把他当成一个顾问,其中涉及到的问题也多若牛毛,所以在大旅长走后,这件事并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有一多半的时间都耗在了这件事上面。
现在这个时代的人都没有高建武看得那么深远,所以高建武利用后世经验提出的一个建议,对于他来说或许司空见惯,但是对于这个时期的人就未必如此,所以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来请教他这个「总顾问」。
好在高建武也知道这是天下第1号的大事情,对此并没有感觉不耐烦,而是尽心尽力的按照自己认为对的方式方法提出解释和建议。
最终形成了一个高达几百页的根据地农业发展计划纲要。
因为在这个纲要中,还集中了当前搜集到确认行之有效的农业推广实用技术一个篇章,上面将这个纲要下发后,各个根据地需要按照这些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这个纲要印刷下来后在县乡村三级一贯到底,借助现在大家高涨的生产热情,很多土法开始得到了
推广。
特别是农家肥堆肥发酵这样的实用技术,有利于化肥无法覆盖地区的田间增肥,县乡村三级形成了一个学用联动机制,要求贯彻到每家每户。
当地种田能手这次也层层选拔出来在当地带动生产,现在根据地军民一体,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各根据地驻军不但把军中文化人选出来学习和带动当地老百姓,自己也开垦一些田地按照上面的技术进行试验,总结在当地适应性。
作为这个兴农活动的始作俑者,高建武也没有脱离这次大生产活动,他也带着机关人员,按照季节种植了2亩地的水稻。
高建武没想过一次就把这些问题解决,但是按照现在这个大生产的搞法,只是今年在天气配合下,粮食增长应该是大概率问题,只是不知道究竟增加多少。
真正彻底解决,还得看杂交水稻和杂交小麦俩个研究团队成果出来,只不过要筛选优势品种到将优势品种大规模推广,这个事情绝非朝夕能搞定,按照高建武的打算,五年计划能搞出来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粮食品种,那已经非常理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