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偷偷观察 (第1/3页)
“限制条件?”
见小光说出了这样的话,杨勐沉吟了起来,
他也知道这项技术的难度,
他曾经与小光在这项技术上交流过不少,
引力透镜这种技术,
人类早在二十一世纪初,便应用在天文学观测领域,是观测系外天体的重要工具。
这种观测方法,是利用大质量天体所产生的引力对空间的扭曲,而形成类似凸透镜的效应,使得人类可以观测到大质量天体身后的宇宙空间。
简而言之,
便是把大质量天体当做放大镜,去观测其身后的宇宙空间,
凭借这项技术人类发现了极为遥远的一些天体,
但想利用引力透镜,
需要一个先决的条件——大质量天体,
只有足够质量的天体所产生的空间扭曲,才能作为一个明显的放大镜。
尤其是那些自身不发光的天体,更适合成为放大镜,
在宇宙中,人类寻找的放大镜往往是没有明显吸积盘的大质量黑洞。
而随着人类天文观测技术精密度的上升,
人类已经可以利用恒星级别的引力透镜,
这种技术便称为微引力透镜,
这项技术是用来观测行星的重要工具,
等到了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初期,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者,论证了纳米尺度的相对论,
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证明,
只要存在质量的物体,都可以利用其自身质量在引起在空间中引起的弯曲,来实现放大镜作用,
当然这只是理论,以人类当时的观测技术,想要通过放大镜看清有质量物体身后的东西,
只能到较大质量恒星这一步,
但鲁坦星人,却与地球人类不同,
它们自始至终也没能离开自己的星球,只能通过一些方法,来观测宇宙,
因此在引力透镜这样的技术上远比人类要走的远,
尤其是在弦论世界中,引力透镜的观测精度,已经超越了人类可以想象的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
利用这样一颗不大的恒星,去观测其身后的b行星,以鲁坦星人的技术完全可以做到:
“但是,小光说他们的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想到局限性,
杨勐也能想到一些,
首先是这颗恒星太小了,其次便是作为观测者的他距离恒星和行星之间的距离似乎过近,观测位置很难确定。
“但除了这些,还有哪些局限性?”
这些念头在杨勐的脑海中一闪而过你,而后便望向了小光,
小光感受到了杨勐的目光,闪烁了一下说道:
“这个恒星太小了……”
“但以你们的微引力透镜技术,这样的恒星也是可以利用的吧!”
“是的,但观测精度要求很高!”
“既然如此,这项技术还是可以尝试一番的!”
“可这里的距离过近,信息汇聚的程度并不高,可得信息的清晰度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见小光果然说出了自己所考虑的两个问题,他开口问道:
“那这样的问题,可以克服吗?”
小光闻言闪烁着继续说道:
“确实可以克服!”
“但想要克服,与我接下来要说的第三个限制性因素有关!”
“还有吗……”见小光说起了自己没有考虑到的部分,杨勐耐心的听了起来,
“我们想要通过引力透镜看到后面的星球,对于我所掌握的技术来说,并不算困难,
真正困难的地方是,我们如何将看到的东西转化为可供理解的信息,
若想实现这一步,我需要极为精密的信息处理辅助设备!”
“只要解决精密度问题,那么就算有前两个限制性因素的存在,我们也能看到那颗星上的情况!”
听到这样的话,杨勐瞬间便明白了,小光所说的技术性难题,
人类也曾遇到过这种情况,
早期人类通过光学天文望远镜来观测宇宙,
但人眼的可见光范围十分的有限,
于是视野范围更广的射电天文望远镜便出现了,
可早期射电天文望远镜,
所收集的数据,不是心电图这种复的波浪线,就是密密麻麻的二进制数或者十六进制数,
就算专业的天文学家,看着这样的数据,也会感到头大,
直到人类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