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立谁为储君?

第四百九十五章 立谁为储君? (第3/3页)

同时,一些反应快的大臣无不感叹李存这手的高明。

自秦汉开始,中国皇家一直延续着嫡长子继承制度。

嫡长子继承制度从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皇子争储谋反的局面。

但是,各方势力暗潮涌动,历朝历代均有发生皇子争位的惨剧。

秦始皇在立储的问题上就犹豫不决,本来有意让扶苏继位的,但是却因为时间紧迫未能下诏书,于是让李斯和胡亥以及赵高等小人钻了空子,导致大秦王朝仅仅二世而亡。

秦始皇在立储问题上的犹豫不决,也给后世帝王提供了惨痛的教训。

所以后世王朝都在想办法避免因储位而祸起萧墙。

但无论他们如何处理,其结局都没有大的改变。

而这个问题,在李存这里却是轻而易举的解决了。

关键,李存所面临的情况,显然比之前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严峻得多,因为李存的儿孙实在是太多了,李存的儿孙又掌管了大乾王朝差不多一半甚至更多的大权,还有大乾王朝的地盘也太大了,这种情况下,一个处理不好,大乾王朝很容易就分崩离析了。

李存的高明还不仅如此。

就目前这种情况。

李存若是太早立皇储,势必会出现很多的弊端,比如,各方势力互相倾轧,导致皇储成为皇位的牺牲品;再比如,一旦立了皇储,势必要加重皇储的权力,可要是立的这个皇储万一有问题,就不好处理了,甚至会导致中央分权的严重问题。

还有,选用秘密立储制度也是李存良苦用心,这样一来,李存可以慢慢的考核,期间万一发现自己所选定的继承人有不恰当的举动的话,他还可以随时修改诏书。

另外,不及时公布皇储对稳定各方势力也是有好处的,毕竟每一位有资格竞争皇位的皇子背后都有一股不弱的势力,只要李存一天不公布谁是皇储,他们之间就可以相互制衡,又都不可能发展到不好收拾的地步。

总之,李存一招就把立皇储的问题给压了下去。

由此可见,李存的政治手腕之高。

这也让大乾王朝的一众大臣看到,李存还是原来的李存,还是那个千古第一帝,只要有李存在,大乾王朝就乱不了。

其实——

今天之所以会出现“逼宫”这一幕,也是因为支持李允炆当皇储一众大臣,感觉到了形势不妙。

当年,李存怎么培养皇储李标的,大乾王朝的人全都知道。

可是现在,李标都驾崩了一个月,李存却一直都没有让李允炆参政的意思。

这可不是一个好现象。

另外,有风声传出,就立储君一事,在李标活着的时候,李存和李标曾经开诚布公地深谈过一次。

李标的意思是,请李存像当天培养他那样培养李允炆当大乾王朝的皇储。

可李存却说,李允炆的性子太软,优柔寡断,又缺少政治智慧,不适合当储君,更不适合当皇帝。

后来,李存看在李允炆是李标的嫡长子的份上,只答应李标,可以给李允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李标致死都没敢忤逆李存的意思,始终没有答应那些攒落他的大臣立李允炆为皇太子,而是老老实实地将此事留给了李存处理。

如今,李存宁可搞出一个秘密立储制度,也不听这么多大臣的建议立李允炆为储君。

那些极力推李允炆当储君的人顿时就意识到,李允炆只怕是没有机会了。

李允炆的老师胡宪,很不甘心这么好的李允炆将来不能当皇帝,他出列继续硬推道:“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皇太孙仁……”

不等胡宪说完,李存就看冷冷地看着胡宪,淡淡地说:“老爱卿就恁地想当这从龙之臣?”

李存此言一出,胡宪立时就汗流浃背!

不错。

李存是快六十岁了。

可李存如今身体硬朗,还能夜驭三五女,甚至性致来了,就是夜驭个十女八女都不是问题,壮小伙的身体都比不上李存。

这种情况下,谁极力推动某人为储君,说他其心可诛,一点问题都没有。

本来年纪就不小了的胡宪,听了李存这杀气腾腾之言,很快就吓得堆缩在地上。

可这时,李存却收回了自己的气势,笑着说:“老爱卿年纪大了,站都站不住了,就不要再醉心权力了,还是回家好好做学问去罢。”

胡宪听言,如蒙大赦,赶紧跪拜道:“谢主隆恩!”

胡宪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一事,所有文武百官皆看在眼里,深刻的记在心中。

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讨论立谁为储君一事,此事无疑将由李存乾坤独断……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