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赵桓:女人只会影响我拔刀的速度(求月票!) (第2/3页)
过就是又派了合门宣赞舍人吴革去跟李存谈判议和。
本来,该六十六岁的宗泽去面见李存议和的。
——御史中丞陈过庭等人联名向赵桓推荐宗泽去担任和议使。
可宗泽到了东京汴梁城以后,耿南仲例行公事的将宗泽找来进行谈话,想看看宗泽能否胜任议和这个重任。
结果,谈话一开始,宗泽就来了一句:“此行必不能生还。”
耿南仲很好奇的问:“这是为何?”
宗泽答:“敌若能悔过退师固好,否则,我安能屈节,以辱君命乎?”
耿南仲一听宗泽这么刚烈,一点都不适合担任和议使,赶紧请赵桓换掉宗泽,免得宗泽耽误了议和大事。
赵桓因此改任宗泽为磁州知州。
此时,虽然赵桓君臣热衷于清算、内斗和内耗,不重视李存伐宋,但也有很多人对局势看得非常清除,知道李存肯定会伐宋,因此河北、河东在他们看来是最危险的地区,所以,凡是被派到河北和河东的官员,全都想尽办法推脱,打死都不去上任(送死)。
宗泽对此很鄙视也很气愤,他当众说道:“食禄而避难,不可也。”
于是,受命当天宗泽就带着十几名老弱士卒走马上任去了。
磁州在河北的南边,战略位置很重要。
宗泽上任了之后,立即就组织民众修缮城墙,疏通护城河,整理器械,招募义勇兵,开始做固守城池的准备。
接着,宗泽给赵桓上奏章:“邢、洺、磁、赵、相五州,若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也。”
赵桓看后很高兴,当即就任命宗泽为河北义兵都总管。
河北、河东连连失利,虽然跟种师道无关,但种师道毕竟挂着河北、河东宣抚使的名头。
如今,各军战败,残兵败将纷纷南下。
种师道想去将这些残兵败将收敛起来,然后带到河南去沿黄河布防。
可刚走到一半,种师道就昏迷了过去。
有人劝种师道不要再北上了。
可种师道却轻叹了一声,说:“念陛下临轩之语,忍不进耶?”,于是继续北上。
自从种师中战死,种师道的身体就已经不行了。
但为了报答赵桓的知遇之恩,种师道一直忍着病痛为赵桓谋划和奔走。
也正是因为这段时间日夜操劳没有好好修养,种师道的病情进一步加重,甚至多次昏迷不醒。
赵桓听说此事了之后,下诏让种师道不要再北上了,快点回东京汴梁城治病。
虽然种师道的身体越来越差,但他对形势把握得却越来越透彻。
种师道料定李存必定还会伐宋,而且这次会倾全国之力来伐宋,所以他拖着病重的身体给赵桓上了最后一道奏章:
“大乾皇帝顷邀犒军之资安然归去,今若复来,是必举国入寇,锋锐不可当。臣前计不听,青、沧、卫、滑既不宿兵,无篱藩之助。欲乞大驾幸长安,以避其锋。至于守御攻战,责在将帅,战斗事非万乘所宜任也。”
按说,种师道这位忠肝义胆的老臣在弥留之际泣血给赵桓的建议,赵桓但凡是长点脑子,怎么都应该听其建议行事。
然而,不少赵宋王朝的大臣都认为,种师道这是胆怯了,对种师道的建议不以为然。
——此时,环绕在赵桓周围的一众大臣,无论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他们其实对当前局势都缺乏最起码的认识与判断,虽然他们主观上也想保住赵宋王朝的江山社稷,然而客观上他们却都在一步步地将赵宋王朝推向万丈深渊。
关键,赵桓这个皇帝,竟然选择相信这些只知勾心斗角的人,不选择相信种师道这样军事经验丰富的老臣,关键,赵桓君臣要是懂军事也就算了,他们还对军事一点都不了解。
在这方面,赵桓君臣甚至都不如蔡攸、李邦彦、白时中,他们几个在面对这种国防大事的时候,还知道将童贯拉到身边一块商量对策,哪像赵桓君臣,自己不懂,还不愿意听懂的人出的良策。
十月十日天宁节这天,也就是赵佶生日这天,已经被赵桓囚禁起来了六个多月的赵佶,斟满一杯酒自己先一饮而尽,然后又斟满一杯让赵桓喝下,赵桓却在耿南仲的提醒下没喝,赵佶因此伤心欲绝,号哭入宫,然后赵佶和赵桓两父子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势。
可赵佶在气过了之后,还是不能放着赵宋王朝近二百年的江山社稷和他自己的老命不管。
凭借着其丰富的执政经验,赵佶断定,李存肯定会再次率军南下。
所以,赵佶选择原谅赵桓这个大孝子,至少是表面上原谅赵桓这个大孝子,然后给赵桓写信,建议跟赵桓一块逃去长安。
为了讨好赵桓这个大孝子,赵佶每次给赵桓这个大孝子写信时都自称“老拙”,称赵桓为“陛下”,明确他们父子之间的君臣身份。
赵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赵桓这个大孝子明白,他无意跟赵桓争夺这个皇帝之位,他对皇帝之位也不感兴趣,希望他们父子可以放下猜忌,齐心协力保住赵宋王朝的江山社稷、保住他们父子的小命。
可即便赵佶已经如此卑躬屈膝了,他的建议仍然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