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三京制 (第1/3页)
武安十五年的晚春,江宁城内发生了一件大事。
「听说了吗,据说江宁大学里的先生研制出了一种名为蒸汽机的玩意,这种东西只需要水和燃料,就能发挥出源源不断的动力。」
「奇技Yin巧罢了,我大夏自有国情在此,这种东西造出来也是给高高在上的老爷们玩耍的。」
「嘿,此言差矣,天子向来重视科技发展,要是这个叫蒸汽机的东西能够得到完善,说不定用不了几年,外头就到处都是了。」
江宁城内的某个茶楼,身着一身短衣劲装的郑经听着邻座几个平头百姓的高谈大论,漫不经心地喝完杯中茶水,随后放在桌面上。
坐在他对面的西宁王次子李嗣兴亲手为他倒上茶水,一边笑着问道:「贤之,我记得你不是就在宫里当差么,近日外头传得沸沸扬扬的蒸汽机,你知道多少?」
「不甚清楚细节。」郑经摇了摇头,道:「陛下前去江宁大学并没有带上我,我只知道这个蒸汽机好像还只是……嗯……工作模型?他们好像是这样说的。」
「工作模型又是个什么东西?」李嗣兴好奇地问道。
「可以理解为样本吧。」郑经也不知道该如何为眼前的好友解释,「反正现在还只是在试验期间,我听陛下说,要想大规模推广,至少还需要十年的时间。」
「那可真是太久了。」李嗣兴摇了摇头,对这个蒸汽机的好奇心顿时就少了很多。
两人的话题便不再蒸汽机上过多废话,而是转而讨论起这段时间来他们各自见识过的趣事。
蒸汽机,是江宁大学中跟随苏言最久的系统事务官何久云研究出来的,在几年前,他就得到苏言的授意,开始研究起关于蒸汽机这一领域的知识。
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和失败,他终于掌握了其中的学问和规律,并着手进行研发,最终研制出了第一台蒸汽机的工作模型。
当然,这其中也有系统的助力,不然在各种知识都还没有成熟建立起来的东方,怎么可能先西方一步制造出蒸汽机来。
这一工作模型的体积虽然要小一些,但它能够发挥出正常蒸汽机的功能,只需要填入水和燃料,就能使用蒸汽发力,让机器开始运转。
这台工作模型也让苏言亲自过目,苏言虽然对进度缓慢有些不满,但他也清楚欲速则不达,不可能一口气吃成胖子,所以他没有挑刺,而是鼓励何久云他们继续研制,并赐予了丰厚的奖赏。
说起来,江宁大学的各项知识的水平差距已经基本要追上西方成熟的大学的教学水平了。
苏言花了大价钱从西方聘请了各类学科的学者和学识渊博的传教士在江宁大学进行教学,包括数学、天文、地理等等,还购买了一批西方各国历史、哲学等方面的书籍,让传教士协助汉化。
虽然中国的数学、天文和地理等学识的水平同样不容小窥,但苏言深知取长补短的道理,他希望能够将东西方的文化交融在一起,弥补其中的短板处,完善该领域的学识。
事实证明,被他聘请过来的学者和传教士们还是蛮有契约精神的,他们为苏言兢兢业业的工作着,经常和夏朝的学者们进行激烈的探讨。
不过这其中也有一点副作用——那些操着带有口音的汉语的传教士们还是无法忘记他们的本职工作,在教学的同时还是忍不住想要传教。
因此,偌大的江宁大学里,已经有数百人接受了施洗,成为十字架的信徒了。
当然,虽然他们信仰了十字架,但对于苏言的忠诚仍然没有动摇,这是根植在他们每个人的骨子里的。
整个大夏境内,除了江宁大学外,朝廷也开始准备新建几所新的大学,让远离江宁的学子也能够
进修求学。
朝廷选择的几处新建大学的地点有着很浓的政治意味,前面说过,朝中有很大的声音提议效仿明朝施行三京制,将北平、长安设为陪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