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千万和一千亿,所以说,王浩等于一万个我?

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千万和一千亿,所以说,王浩等于一万个我? (第2/3页)

们不把升阶材料卖给他们?”

“当然不是。”

王浩笑道,“应该多卖一些,让他们放手去研究吧,我已经能确定,使用升阶材料去研究湮灭物理是走不通的!”

“……”

“……”

第二决策人和徐老师对视一眼,都不知道该做出什么反应了。

这算是坑人吧?

但也不能这么去想。

他们并没有发布误导性的内容,只是对方选错了研究方向,他们总不能去提醒竞争对手吧?

王浩继续道,“其实,即便他们知道升阶元素的方向走不通,也根本不用担心我们的技术被赶超。这个计划本身是存在问题的。”

“什么问题?”徐老师问道。

“经费太低。”

王浩道,“530亿美元,听起来很庞大,实际上,针对湮灭力场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

“换成是每年一千亿美元以上,连续五年,可能会有点机会吧。”

第二决策人和徐老师顿时惊讶的张大了嘴。

一年一千亿美元?

连续五年?

如果类似的话出自其他人之口,他们肯定会问上一句,“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王浩可不是随便说的。

强湮灭力场的研究可太不容易了。

一路走来,实验组攻克了无数的技术难关,有着《科研的馈赠》效果,他们一直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这才是最根本的。

从最初的磁化现象发现,到制造出叠加力场设备,再到基础超导材料的研究,一步步的底层布局设计、螺旋力场的研究,等等。

后来又研究直流湮灭力场技术……

一步步、一点点。

不断提升。

之前国际会拿国际湮灭理论组织和他们进行对比,认为他们的技术领先湮灭组织五年左右。

这是从研发总计时间以及‘湮灭力场强度’进行的分析。

可实际上,以常规研发速度来计算,他们的技术最少领先湮灭组织二十年以上。

湮灭力场的研究非常烧钱。

一个小技术的提升,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研究,实验花费超过十亿美元很轻松。

看看国际湮灭力场组织就知道了。

即便是有反重力技术以及公开资料支持,花费一百多亿美元以及一年时间,也只制造出了4倍率左右的强湮灭力场。

他们的研究之所以很轻松,是因为有‘正确方向’指引。

正确方向实在太重要了。

其他科技上举例来说,他们早已掌握超导电池技术,并使用超导电池制造出了空舰系列飞行器。

阿迈瑞肯方面,则一直没有研究出来。

王浩和第二决策人以及徐老师谈了很多,也说起了自己的看法,“其实国际湮灭理论组织的研究才是正确的。”

“他们制造的强湮灭力场倍率不高,但也只是对比我们而已,如果没有我们,他们就是最先进的。”

“只要顺着方向去研究,就有希望不断提升,到时候,发现f射线也很正常……”

“可惜了尤拉尹-诺沃提尼……”

国际湮灭理论组织走在了湮灭力场实验组最初的方向上,就是不断研究提升湮灭力场的强度,再结合磁场挤压的方向进行研究。

如果继续下去,早晚会发现f射线。

现在……

难了!

在失去了阿迈瑞肯方面的支持以后,国际湮灭理论组织连制造第二台设备的资金都是问题,组织是否能维持下去也成了未知数。

……

在和王浩谈了一下湮灭力场的研究问题后,第二决策人和徐老师顿时变得心情舒畅。

他们感觉有两大收获。

一个是了解到阿迈瑞肯的新计划走错了方向。

另一个就是f射线的问题。

国际湮灭理论组织有机会发现f射线,可他们的研究已经进行不下去,再继续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

未来很多年内,f射线都会是国内独有的技术。

领导组参观完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就直接去了f射线实验基地,f射线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还申请了《f射线持续性做进一步研究项目》,也就是‘超导武器项目’。

廖建国对于新项目非常期待,一路上给领导组做着介绍,“王浩院士的新实验研究,发现了f射线的可持续性。”

“其关键就在于内部的热源强度。”

“我们和王院士一起进行过讨论,都认为内部热源的最佳选择是小型核反应堆。”

“如果研究能成功,最低也能制造出持续超过一秒的f射线。”

“所以才叫做‘超级武器’……”

“想一想……”

“f射线释放出来,还有时间控制偏转,远距离释放覆盖范围就太大了,到时候,f射线武器就可以投入应用,甚至正式服役。”

领导组对‘超级武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