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临别

第四百一十一章 临别 (第2/3页)

不说推行新学之事,还有皇宫之中击杀逆首。

只说远征倭国还有最近的摊丁入亩,都有冯一博在其中奔走的身影。

如今,他又把交趾的事揽了下来。

这让李守中如何不为这个徒弟着急?

可他也知道,事到如今结果无法改变。

他说出这些话除了发泄情绪,也只是想让冯一博明确利害关系,有些警醒。

免得他把自己当成无所不能之臣,养成事事亲力亲为的习惯。

警醒过后,李守中的语气又柔和了几分,道:

「其实你应该知道,即使事情往最坏的方向发展,你也不过是个保举之人,最多等那时上疏请一个识人不明之罪,以太后对你的信重,和我们的默许,最后只会不了了之。」

对于冯一博又要身赴前线去带兵,李守中难免有些激动。

自从忠顺亲王那次,他就将冯一博的安危置于自己之上,不想这个徒弟有一点危险。

但同时,他当初来都中也是想为国为民做些事的。

对于徒弟的选择,他自然也从心里支持。

正是这样矛盾的想法,让他今日纠结不已。

「即使有人以此攻讦,太后顶不住压力不得不治罪于你,对你而言却也不算什么坏事。」

冯一博当然知道,元春就算给他处罚,也不过是罚俸几年之类!

这对于他来说,基本上和罚酒三杯没有本质区别。

但他依旧没有解释什么,任凭李守中训戒。

「你之前几经战事,为师明白,那都是无奈之举,也是进身之阶,可现在你妻妾和睦,儿女双全,又有***厚禄,只等陛下成人,入阁也是手拿把掐,当今最重要的就是稳健二字,其余的交给别人就好,可你却偏偏还要以身犯险!」

文武殊途,是朝中文官的看法。

也是李守中的看法。

在他看来,文官武将各司其职。

更何况,冯一博作为他的衣钵弟子,和儿子差不多。

好好一个探花出身,内阁的种子,随便招招手就有无数人为其卖命。

实在没必要冲锋在前。

但……

「为师尊重你的选择,能做的也不多,不管如何,灿哥儿这边你都可以放心。」

很显然,这才是李守中想要说的。

既然冯一博有了选择,他这个做恩师的也尊重了徒弟的选择,最后能做的,就是让徒弟没有后顾之忧。

至于其他,一切尽在不言中。

冯一博知道,万一他真的出了什么事,李守中就算拼了老命也会保住他的家小。

当下,他有些动情的道:

「弟子能有今日,都是得益于恩师的教诲,当年在金陵,恩师就教过我「德不配位,反受其咎」,如今弟子虽然也算功成名就,上有

恩师师母慈爱,下有娇妻美妾相伴,膝下也有儿女环绕,仕途也是一番风顺,但正是因为有恩师的教导,我才没忘了自己读书科举的初衷,我也还是那个我。」

听到这些话,李守中不由动容。

他回忆起那个平平无奇的下午。

那天,这个自己看好的弟子带着两车缴获的财物来找自己,让自己到都中走动走动。

这话正是自己对他的训戒。

从那以后,他到都中科举,随后又一飞冲天。

没想到,他还记得!

「如今南疆有难,我又刚好能做些什么,如何能为儿女情长、仕途平顺,就选择视而不见?」

冯一博知道李守中的性子,也知道他的抱负。

只是恩师自从到了都中之后,一再妥协才有了这个位置。

这几年,他已经很少表达自己的态度,偶尔一次也是为了冯一博。

若非为了给他这个徒弟继续保驾护航,可能早就放手一搏,或者选择隐退了。

冯一博不想恩师因为自己压抑了心中抱负,

因此,临走前,他决定再给恩师下一剂勐药。

他微微顿了顿,随后凛然的道: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话一出,直击李守中心底最隐秘之处!

他整个人呆愣当场,目光变得复杂至极。

是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