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8.于细节见真知

878.于细节见真知 (第3/3页)

,有时候我们需要用让屏幕消失的镜头,来更好的表达我们想要透露给观众的信息。比如2.35:1,或者2.39:1。但这两种规格,会让人眼的余光,尤其是竖向空间还是会产生黑边。

这时候,我们尽量,注意,我说的是尽量。尽量挑选不同的摄影机来进行拍摄。比如5孔的潘那维申、来调整竖向的空间。

给远景的时候,屏幕竖向比例,并不会限制场景的收窄。但给近景的时候,或者室内拍摄,尽可能的要选择更宽一些的比例……当然了,如果你能用IMAX,在用上配套的激光荧幕。那么,4比3的比例呈现出来的效果会非常非常的震撼。

但切记不要过多展现这种固定比例的画面。始终保持一种固定格式,对影片镜头构成而言会显得非常乏味。穿插着来,赋予镜头一种生命力,效果会更棒……”

……

“当你觉得一段镜头出现问题时,记住一个唯一能揪住真理的审视手法。也是我们的基本功。你觉得哪里有问题,把片子拉出来。

每一个镜头,从结构而言,都要具备三要素,有没有知道是什么要素的?

……非常好。没错,是必须要有开头、中间、结尾。一旦你觉得镜头不对,你就开始掐。哪里是开头,哪里是中间,哪里是结尾。然后去思考,在这一幕画面中,我需要的是镜头到哪一个阶段时,表达出我特定强调的内容传达给观众。

记住,这是最有效的方法……当然了,如果作为导演,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想要传达的东西是什么,甚至你都不知道你拍摄这段画面的意义,那就当我没说。

切记,电影里的每一个镜头,都是有用的,就像是我们人体不会有无意义的器官一样。”

……

“其实这里我们可以引申出一个题外话。那就是尽可能的去挑选你能驾驭得住的摄影机。举个例子,如果我们用75MM的15孔胶片,你会发现它的最近对焦距离很远,法兰距高。你拍的特写就很困难。

而这时候我们就要考量给出特写的环境因素。你是在室内?室外?深处环境如何?是否要和周围的虚化背景相呼应?

如果你暂时没有答案,那么好,重复我之前说的方法。把一段镜头拉出来,开头、中间、结尾,一段一段的去切。找到你想要表达的东西后,确定自己到底要把它拍成一个什么样。

切记,拍电影不是炫技,无论是什么样的镜头结构,最终都是为电影而服务。”

……

和大三大四的导演系同学们上课,就不需要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了。

讲干货。

讲实在的。

怎么讲?

就这么讲。

不需要拉一部片子出来。

那太幼稚了。

都大四了,自己该掌握的东西都掌握的差不多了,许鑫很清楚这群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他们或多或少已经开始孵化自己的第一个项目。

无论是什么故事,他们都需要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从0开始统筹,规划,先编好一个故事,设置好整体框架,找到一台摄影机……以及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甚至是一些“投资”等等。

而在这些环节中,如果没有一支技术成熟的剧组带领,那么势必是两步一坎儿,三步一坑。

许鑫要做的,就是最大可能的帮他们减少这些误区。

俗称:避雷。

而这方面的解释,就是他在台上讲,下面学生在听。

积累了足够多的知识,这些大四的导演听的津津有味。

可对于那些来凑热闹的大一、大二的学生而言,许鑫讲的就像是天书一样。

什么……画面比例?

什么……几孔几孔?

懂么?

多多少少知道和胶片尺寸相关。

可脑子里却空空如也,根本没有任何概念。

听不懂。

但……

看着那些大四的学长那如同开蒙大悟一样的表情,又觉得许鑫说的很厉害。

而等一节课结束,当他们对这些学长问道:

“学长,你感觉许老师讲的怎么样?”

所有人的回答都出奇的一致:

“真厉害!”

当然了,这是比较正统的说法。

更直观的是:

“牛比。”

或者再直白一些:

“真特么牛比!”

这些人,算是知道许鑫为什么年纪轻轻,就能取得如此成就了。

以前只是觉得他拍电影很厉害。

可今天这一节课……

得。

人家成功的关键,都特么在这些别说外行了,内行都很容易忽略掉的细节里。

真特么牛逼!

这章关于电影讲课的内容,是在网上找的资料自己总结的,不见得对啊。千万别信……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