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崛起的大宋

第一百九十一章 崛起的大宋 (第2/3页)

管百官,文天祥掌管政事,张世杰掌管军队。

这时候张世杰插嘴,很容易引起来非议。

他张世杰可不傻,自然不会参与。

陆秀夫无奈的摇摇头。

不过正准备开口之时,旁边文天祥开口了。

“丞相,我觉得武道推行,也许可行。”

文天祥的声音不大,可这一刻却极为的醒目,开口的瞬间,就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包括赵文,刘辰翁在内的几人都不由将目光投射了过来。

“文大人,吾等的意思也不是不推行,而是如今,吾等还是要谨慎为好。”

赵文忍不住的开口了一声。

陆秀夫既然开口了,代表着其有着这个意向,要是文天祥再同意,那么必然就是推行了,到时候出了大乱子,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赵大人,刘大人,武道之作用诸位应该也看到了。”

“我大宋有如今之境地,其原因,相信诸位心中也有数。”

“大宋自太祖以来,一直重文轻武,几百年的和平才酿成了靖康之耻,崖山之难,吾等要救亡图存,恐怕这祖宗制度也要变一变了。”

文天祥叹了一口气。

这一段时间,伴随着他前往大唐接触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也学习到了更多。

他也不止一次陷入了思考当中。

大宋相比于历代王朝无不繁荣。

两宋之繁荣,哪怕是盛唐都无法比拟。

更别说两晋。

可为何两晋都未有亡国灭种之危,可大宋却别异族差点亡国灭种。

而且是两次。

第一次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太祖为帝,建立宋朝。到公元1126年,金兵攻破汴京,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第二次,康王赵构在商丘即位,随后一年前逃亡小朝廷与蒙元爆发崖山海战,小朝廷军民二十余万人差点尽皆葬身海上。

在经历了大唐学习之后。

此时的他已经有了一个念头了。

那就是大宋重文轻武,文官压制武官是大宋的一大政治特点。太祖原本是后周的大将,被下属黄袍加身才登上皇位。平定天下后,与宰相赵普探讨治国理政的道理时,吸取唐朝节度使叛乱导致国家灭亡的教训,认为国家祸乱,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武将权力过大,专权割据,要想永保江山稳固必须削弱武将的权力,所以才有后来的杯酒释兵权。

虽然说这举措在国家内部的稳定上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也使得很多有能力有才干的军事人才被埋没。后来太宗想要收回燕云十六州,可是苦于当时名将太少,无人能堪此重任,不得不放弃这一想法。

武道推行虽然有很大的风险,会造成很大的动荡。

一旦泄露出来,对于大宋的威胁也是最为巨大的。

可如今大宋改变却是最为简单的。

若是等待着大事已定,大宋再想改变,却会变得极为的艰难。

而如果不改变重文轻武,就算如今大宋借助着大唐的力量完成了光复河山,那后续呢。

一百年后。

两百年后。

甚至失去了大唐支持后,大宋是否会再度出现这一种情况。

亡国也许并不可能。

亡种族。

文天祥却完全无法接受。

大宋如果再这样下去,亡国灭种绝对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武道推行之时地步,文天祥甚至想过,陆续恢复大唐旧制,然后融合那边世界大唐之制度,让大宋进入一个更为良好的环境当中。

“诸位,吾已经到达换血之境,陆大人如今也已经是换血境,相信诸位抵达换血境也就是这几年的时间当中,若是吾等到达换血境,这武道是否泄露,也许也并无关系,毕竟吾等这一方世界就算到达换血境,也很难抵达吾等这一种层度。”

“蒙元再强,他们又无大唐之支持,我等又需要惧怕什么。”

文天祥的话语再度响起。

而听着这一位的话语,众人不由一下子陷入了沉默当中。

赵文和刘辰翁张了张口想说些什么,可最终还是按捺住了。

大宋灭亡。

两次遭受到外族入侵。

其悲剧甚至比当年五胡乱华都要严重。

在这一种情况下,文天祥在考虑,他们何尝也不是在考虑。

重文轻武要改。

几人也是知道。

他们在意的是什么时候改。

如今改风险太大。

可如今文天祥所说,也没有什么问题。

如今改有着不少问题。

可不改,到那时候,整个大宋是否还有着那一份魄力去改,却很难说了。

相比之下,现在改是最简单的。

毕竟一切都已经从头开始了,几乎没有了太大的阻力。

“好了,诸位,既然文相如此而言,吾等就以大唐之法决议吧,赞同文相之说的举手。”

陆秀夫开口。

随后,二十九人之中,一道道的身影抬起了手。

最终二十九人之中,有着二十人抬起了手,另外九人迟疑了一下,最终也还是抬起了手。

这样的结果,让陆秀夫都有些意外,视线不由看了一眼赵文和刘辰翁。

“陆大人别这么看着我,可没有不同意,之前也只是觉得目前这个时机不对而已。”

赵文苦笑着开口。

“三十比零,既然如此,那么此案通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