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江都决战 (第2/3页)
老家又恰好在扬州,行动方便,等到宇文化及杀了皇帝想到来护儿的时候,来护儿已经利用此前没有人监视他的便利条件,细软跑掉,第一时间渡江去投靠了江东军。
以来护儿的资历,如今都六十五六岁的年纪了,而且当初宇文述死前,如果他不被罢官,也已经是大隋军中第二人,如今萧铣重新启用他,当然要给予足够高的位置——只不过,名义上重新启用来护儿的诏书还是新帝杨倓下的,杨倓登基那天下午,距离登基大典后仅仅一个时辰,就拿出了这道重新把来护儿提拔到右翊卫大将军职位上的诏书。
(注:史载来护儿生年不详,但是其出生不久便父母双亡,由伯母抚养长大,其伯母又曾言他伯父死于侯景之乱时仇家陶武子所害,来护儿列传中有记载他少年时习武诛杀仇家陶武子为伯父报仇。由种种证据可推断,来护儿生父母极可能也是在侯景之乱中波及而死的,侯景之乱发生在548~552年,所以如此推断,大业十二年间来护儿的年纪应当在65岁上下,浮动不超过三岁。)
萧铣对于来护儿的分析,自然是非常认同。花花轿子人抬人地捧道:“将军所见甚是。若不是老将军眼光犀利,第一时间便看出宇文化及之所以滞留江都不跑。是为了筹措漕船运输太仓军粮北去的话,孤又如何能做出如此布局。在渡江后区区数个时辰之内就做出逼得宇文化及不得不主动求野战的契机呢?此战无论如何取胜,老将军都是首功呐!”
来护儿很知进退,虽然当年他去职之前是淮海行营总管、大隋讨伐高句丽的海路军主帅,而萧铣当时只是他的监军,理论上比他略低;可是如今经过数年发展,他当然知道萧铣才是朝中巨擘,而且他都六十五岁开外了,萧铣才三十二岁,整整差了一倍的岁数。前途当然不能比了。所以如今只是很恰到好处地扮演好一个统筹顾问的角色,并不会对大军用兵直接指手画脚。
……
吴公台对面数千步,宇文化及的骁果军也列开阵势,旌旗鲜明,兵甲耀日,骁果军作为杨广筹建的嫡系新军,多年来装备给养都是第一流的待遇,除了萧铣给他自己的嫡系部队开小灶的特殊装备骁果军拿不到之外,其余只要是大隋朝廷官军有的。骁果军都有。
大军列阵站定,倒也军容严整,而且听着士兵们的呼号与鼓角之声,士气军心绝对可用。全然没有此前一些人预想中的那种“因为弑君从贼事件的影响,让士卒普遍士气低落,觉得自己不是正义之师一方”的情况。
阵前一排将领。自然有宇文化及本人在内,今日之战非同小可。他当然也要亲自督战。观察了两军阵容,他对于自己一方的精神状态还是很满意的。不然今天也不会敢来应战。
宇文化及并不是没有防备过萧铣军利用水师之利占取先机,所以其实在萧铣军迂回包抄江都东北面的邗沟河道之前,宇文化及已经采纳了手下将领司马德戡的建议,以定点沉船的战术,让人勘测并针对性在邗沟运河沟通长江的河口位置,精确凿沉了十几艘战船,以图用暗礁封死萧铣军的战船从长江进入邗沟的企图。
在宇文化及与他的幕僚和将领们看来,靠沉船制造的暗礁当然不可能长久地挡住萧铣的水师,因为萧铣完全可以花时间慢慢派水师清除障碍,短则五六天,最多七八天功夫,就能清理出河道来。但是在宇文化及看来,只要多迟滞那么几天陆上决战的功夫,他就能把江都的粮食转移出去相当一部分,为他后续的北归途中行粮做好准备了。到时候虽然依然不免被萧铣咬住衔尾追杀、可能要以精兵断后死战几场,但终究可以留下退路。
可惜的是,宇文化及终究还是没料到萧铣的胆识——哪怕战船暂时进不了邗沟,萧铣也没打算花这几天的功夫去疏浚河道,而是直接用秦琼麾下的陆军骑兵沿河追击,登陆后不到两个时辰就烧毁了一小撮江都城东北邗江口渡头上,宇文化及军没来得及收拢转移的漕船。
要知道秦琼的骑军只有两万规模,而且如今还不满编,而江都城内宇文化及理论上是有十几万大军的。宇文化及一直以为南军只擅水战、北军精于陆战,所以在江都城内屯有雄兵的情况下,萧铣定然是不敢以小股快速行动的偏师孤军迂回的,所以才没防备秦琼的包抄快攻。
萧铣带来的江东兵,除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