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惊天大逆转 (第2/3页)
以激发出一些潜能,一来大军可以暂时减少粮食配给,比如目前杨广给轮到攻城作战的士兵按照一人一天只有五合米麦的标准配粮,而没轮到攻城的部队只有一天三合米麦,这个标准比平时军粮丰足时至少一天一升降低了两三倍,才延长了军粮的维持时间。饶是如此,士兵们也多有饿得战斗力下降的情况发生。
除了粮米之外,也好在这里毕竟是关外草原,人没有米面吃,骡马和拉牛车的牛却好歹有草场放牧,所以隋军便分批先宰杀牛驴维持军心和体力,这些牲畜吃得差不多了,才开始吃马匹。另外大军也分出人马去草原上寻找附近是否有东突厥的散居部落,好劫杀后掠夺牛羊补给,然而这里本就是高句丽与东突厥的边缘地带,双方牧民在战时本就逃远了,抓回来的牛羊自然是杯水车薪。
相比于粮食的短缺,更让人颓废的是看不到希望。杨广竭尽各种可能想要鼓舞士气,却一点利好消息都拿不出来。
……
“咕嘟,”杨广的喉结猛烈地痉挛了一下,却不是在咽口水。喉咙好像已经被粘滞了起来,就好像一个人的喉咙太久没用,猛然开口时喉管内的青苔被撕扯剥落一般。杨广舒缓了一番,才用苦涩的语气说道:“朕不饿。瑀弟,你觉得杨玄感这厮会成功么?朕当初怎么就没看出来这贼厮鸟还有这等能耐。”
萧瑀闻言大惊,赶紧跪下悲愤地恳求:“陛下何出此言?万不可自隳其志啊!”
“杨玄感为什么敢亲自到榆林关督战?难道他起兵都一个月了,后方便没有勤王之师为朕分忧吗?”
萧瑀心中一阵吐槽,心说还不是陛下你把天下精兵都集中到辽东来了?国内乱贼都剿不平,哪里来的余力讨贼?好歹海路哨船信息还没断绝,中原的情况还是可以传到辽西的。只不过速度慢一些罢了,萧瑀也只好挑拣他自己知道的说,让杨广了解情况。
“陛下,国内空虚,您是知道的,精兵在外,何处还有兵可用?卫尚书远在关中,只可自守。张须陀在齐郡,虽然近一些,但是陛下当年有明诏。只有留守可以越境讨贼,郡守、讨捕使只可在辖区内剿贼,不得越境。张须陀自然也来不了。而且他本身兵也不多,如今应付一般乱贼就自顾不暇了。
最后只有东都的樊尚书还能指望,可是数日前得到消息,樊尚书麾下没有精兵猛将,皇甫无逸将军本就病弱,不能出征。樊子盖只好以不曾领军的裴弘策集结四万新兵沿永济渠北上。结果在黎阳就被杨玄感麾下偏将击溃……”
杨广烦躁欲狂,咬牙切齿地问:“所以杨玄感就这么大着胆子亲自来榆林关了?就因为关内已经没有朕的忠臣猛将可以威胁他的巢穴涿郡了?”
“还不止于此。三天前杨玄感之所以敢亲身前来,根据昨晚新探明的军情。是因为五天前唐公李渊的兵马,也在怀远镇被杨玄感击败了——唐公只有不到万人的军队,实力太弱。不是杨玄感对手,救驾而败,也算是非战之罪了。”
“罢了罢了,难得李渊一片忠心还是有的,不意河北之地,从贼者如此之多。”
“不仅河北如此。自从杨玄感起兵以来,听说各地都有盗贼趁势而起,原本从未曾被盗贼侵扰的两淮、江南都不能幸免。两淮有一股巨贼,贼首名叫杜伏威、辅公佑,便在十几日前作乱了,已有数万之众。江南也有乱贼,不过具体消息还没来得及传来,不知贼首何人。徐州之地的留守董纯如今只能对杜伏威采取守势,江南乱贼还没有将领过江去剿,只有江都丞王世充沿江防备,防止江南乱贼渡过江北。”
按照历史的轨迹,隋朝末年的大乱,原本就是山东先乱,乱了大半年后河北开始跟上。然后山东河北乱满两年之后,随着杨玄感之反,一下子爆发性蔓延了整个两淮和江东。然后乱贼范围略微被限制住不扩散、维持了两年多后,再轮到杨广在雁门为突厥围困、血战一场。那又是另外一个转折的节点,从那个节点之后,南方的民变从江东再次向西扩散,蔓延江西、荆楚;北方的乱贼也开始向西扩散,到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